《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2017-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正不正君

1、付出越多,就会越爱。但是付出劳动,没有结果,有始无终的行为,并不会让自己有成就感和感到快乐。

2、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不完全与薪资的高低成正比。反而薪资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反而会让人有压力,患得患失,导致发挥失常。而且,实验表明,保持较低的奖金反而能够长时间提高员工的效率。

3、要让人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需要保持他对这件事的成就感。需要让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样才会充满动力,才能让自己的下属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4、“这样的结果显示,投入更多的努力的确能增加我们的依恋,但必须是经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之后。如果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对作品的依恋程度将急剧下降。(这就是爱情游戏中让对方难以得手的策略往往成功。如果你在心仪的人追你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追得更辛苦,他们一定会更加珍惜你。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你把他们逼到绝境还一个劲地拒绝他们,那你就别指望说“我们还能做朋友”)。”

5、我们对自己的作品估价过高,这一偏见深入骨髓,误以为别人也和我们看法相同。甚至可能在别人的反应不如我们想象的热烈时,很容易恼羞成怒。但是这也有有利的一面。从正面上看,如果你理解在工作和思想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可以引发专属感和自豪感,你就能鼓励自己和他人怀着更大的兴趣投身到目前的工作当中。加强专属感并不困难。下一次,你打开产品包装盒时,注意一下产品合格标签—某某人的大名就骄傲地印在上面。或者想象一下你帮助孩子们在园子里种蔬菜。如果莴笋、西红柿以及黄瓜是他们种的,而且被做成了晚餐沙拉,十有八九他们会多吃(而且喜欢)“他们的”蔬菜沙拉。同样地,如果我给银行家们做陈述时,我只给他们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他们觉得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他们就可能全心全意地采纳。

6、我们一直以为快乐源于更多的休闲时光,于是我们努力使享受最大化,竭尽全力地避免工作过多,增加即时休闲。可能很多人因此认为理想的休假就是在异国海滩上懒洋洋地躺着,享受别人送上的莫吉托鸡尾酒。同样,我们认为自己不喜欢组装家具,于是就买现成的家具。我们想看环绕立体声电影,又嫌安装4个立体声音响系统与电视太麻烦,于是就雇人替我们安装。我们喜欢坐在花园里与鲜花绿草相伴,又不想从事开垦空地或平整草坪的脏活累活,于是就花钱雇园丁来割草种花。我们想享受一顿美食,但是买菜做饭又太麻烦,于是就在饭店或者用微波炉热些即时食物充饥。可惜的是,我们得到了休闲时光,却失去了意义更深的劳动享受,因为事实上,劳动经常可以产生更长远的满足。当然,可能别人在电工和园艺方面比你在行(对我来说确实如此),不过你必须问自己:“如果自己动手干,我会多么喜欢新电视/音响设备/花园/饭菜?”如果你想得到更大的享受,有些事自己多出点儿力还是值得的。

7、“孩子是自己的好”理论普遍存在,我们很容易被这种意识所支配,认为自己或本单位的创意比外人、外单位更有价值,而导致自己故步自封。更严重的是,如果企业沉湎于自己的神话,只是狭隘地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索尼公司,它保持着一连串非常成功的发明纪录—半导体收音机、随身听、三枪显像管等。经历了长时间的成功,索尼喝下了自己“酷爱”的饮料;“如果不是索尼公司自己的发明,他们根本不屑一顾。”詹姆斯·索罗斯写道。索尼的额首席执行官霍华德·斯特林格爵士本人曾承认,索尼的工程技术人员患有严重的、极其有害的“孩子是自己的好”的综合征。甚至竞争对手引入了下一代产品,诸如苹果iPod播放器和微软Xbox游戏机,这些产品销售火爆,索尼的技术人员还是不相信这些外来的创意比自己的好。他们失去了发展MP3播放器和平板电视的机会,却投入很大的力量开发一些不对路的产品,例如索尼照相机,最终由于与人们普遍使用的电脑存储器不兼容而难以打开销路。

8、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信任和报复。当信任被摧毁而引起报复之心时,我们要注意用正确的方式维权,不要伤害无辜的人。注意让那些真正犯了错,伤害了你的人得到惩罚,而不是滥用报复之心,使无辜的人受害。

9、减轻对方不满的方式:

(1)、学会说“对不起”,而不是“抱歉”。

(2)、延长时间,使对方能够平复心情。

10、至于美学缺憾的适应理论,我却不太认同。所谓“假如青蛙变成了王子,就会像王子一样把美貌作为选择恋人的主要标准”,难道是说人类的择偶都是以外貌为首要前提?这不是把所有人,无论漂亮与否,都想得太肤浅了吗?为什么“美学缺憾者”在一个美,另一个不美的人之间要选择“适应”呢?难道就不能是发自内心地原本就喜欢那个不美但是有幽默感有内涵的人吗?我承认外貌能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特别是第一印象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外貌并不单纯地取决于美不美,也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

11、斯大林曾说:“死一个人是悲剧,死一百万个人只是个统计数据。”被引导关怀个人时,我们会立即采取行动;如果涉及人数众多,我们则不会。冷静计算不会增加我们对重大问题的关注,相反,它会压制我们的同情心。因此,更多的“理性思考”似乎是很好的忠告,可以改善我们的决策,可是,像斯波克博士那样的思维却使我们缺乏爱心,不会舍己为人。著名的医生和研究人员艾伯特·乔尔基是这样说的:“如果我看到一个人在受苦受难,会深受感动,不惜牺牲自己去拯救他。如果谈论到我们这个大城市毁灭的可能,有上亿人死亡,我所持的态度是就事论事。我无法把一个人的苦难放大一亿倍。”

12、如何激励人们向重大灾难的受害者伸出援手:

人们偏好密切、单一、生动事件的感情偏见可以促动他们采取广义上的行动。例如,利用人们对某个偶像的崇拜感,通过偶像的宣传能够更好地激励公众采取行动。

制定规则指导人们选择努力的行动方式。例如《犹太法典》:“不论是谁,只要救人一命,就如同救了全世界。”的教义,使得犹太教徒能够克服人类人微力薄、无济于事而逡巡不前的自然倾向。还有,这条教义定义的方式(“就如同救了全世界”)使人们容易想象,即使能救下一个人,我们实际上也等于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使命。

13、《怪诞行为学》是一本很神奇的将无法量化的非理性的行为,通过实验的方式更加具象地进行研究的书籍。它所展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探索方法无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我们的思路。曾经很多我们以非理性难以得出结论为借口而懒得去想的小事,忽然有了探索的可能。如书中所说,我们可以多尝试着在生活中多“怀疑自己的直觉,自己开展实验,力求更好地决策。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刨根问底。对自己的、公司的、雇员的、其他公司的、政府部门的、政客和政府的行为都问个为什么。如果这样做了,我们都可以发现克服自己某些局限的方法,社会科学的伟大希望也就在这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