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黄冈故事
蒲松龄假借明代大官的名字,讲了一个三生三世的故事。
黄梅,今属湖北黄冈,是古代中国的佛教宝地,也是黄梅戏的发源地。
今天读的《聊斋志异》故事,为《汪可受》。
《汪可受》梗概如下
黄梅的汪可受,是一个能记住前世的人。
第一世
汪可受是个在和尚庙读书的秀才。但当时庙里和尚有一匹母马,生了一匹骡子,他把骡子据为己有了。死后下地狱,阎王罚他通过畜生道,转世为这个和尚的骡子。当骡子的时候,汪可受本想投河自杀,早点投胎转世,但因为怕阎王加重处罚,就一直活到自然死亡。。
第二世
生在一农家。天生就能说话。农人害怕,把他杀了。
第三世(现世)
这次投胎到了一个汪秀才家。
吸取了上一辈子的教训,汪可受出生后,一直不敢说话,结果大家都以为他是哑巴。
有一天,汪秀才写文章写到一半,有朋友来访,他就放下纸笔出去了。汪可受看到父亲没写完的文章,手痒了。于是,他把文章的后半段写完了。
汪秀才回来以后,觉得奇怪,但又找不到原因。但他设了一个计,过了几天又假装外出,回来就把汪可受“捉了现行”。
汪可受吓得半死,以为父母又要杀死自己,连忙跪地求饶。汪秀才高兴都来及,怎么会杀他呢。
汪秀才拉着他的手说:“儿子,我现在五十多岁了,已经没指望了。你既然会写文章,咱家就指望你了。我怎么会害你呢?”
稍稍年长后,汪可受就考中了进士,后来官至大同巡抚。
关于《汪可受》的解读
汪可受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为黄梅人,生卒年为1559年—1620年。而小说中他的父亲汪秀才,在历史上名叫汪勋。汪可受于万历八年(1580)年考中进士,曾在浙江、江西、山东、陕西等地为官,被明神宗朱翊钧赞为“天下第一清廉。”关于其生平,大伙可以去搜一下,总之,这是一个明代的好官。
汪可受自称黄莲居士,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据《金刚经灵感录》记载,汪可受曾在船上连续五日祷告,船体触石后,船夫就从水里捞出一个木匣子,匣子中有一部《金刚经》。
而在黄梅本地,关于汪可受的传说也是不少。黄梅是佛教禅宗重地,这里有一座五祖寺,是六祖慧能传衣钵的地方。光绪年间编的《黄梅县志》记载:
东禅寺,为六祖受衣钵处,寺有六祖殿,汪可受建。
今天如果去黄梅县旅游,找到五祖寺,仍能在禅堂看到汪可受题的对联:
禅室堂开千里雪。
凌霄峰带五湖烟。
另外,江西武功山金顶鹤峰寺上有一座祭坛,名叫“汪仙坛”(还有葛仙坛——祭祀道教仙人葛玄的),祭祀的对象就是曾在这里担任知府的汪可受。汪可受在这里政绩卓著,还修复了著名的白鹭洲书院(江西四大书院之一)。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内容可能出自汪可受自己之口,再慢慢流传到各地的。而且,汪可受敢于“承认”自己前前世做了恶又被罚做驴,也需要一定的勇气。
一个小知识
《太平广记》中有很多类似故事,它们都被归为“悟前生”系列,即能记住前世之事。这些故事基本上都和佛教关系密切,即用轮回的外壳来讲善恶报应的思想。
其实,汪可受能被人纪念,他的故事能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本身是个聪慧之人,同时又是一个好官。三生三世的故事,不过是稍微将其生平神化了一些而已。
当然,对三生三世好奇,聊作一观,也没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