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分享心理想法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

2024-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沫如逸夏

李玫瑾教授曾说:

“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或教育有关。”

事实也的确如此。

邻居家的孩子小浩和我儿子小天一样大,今年都上初二。

不同的是,我儿子的成绩很好,爱好也很丰富,喜欢看书、跑步、踢球……

但小浩呢,成绩经常是倒数,平时一有时间就拿着个手机玩,吃饭、走路都不放下。

邻居经常向我抱怨,孩子难管,做父母真难,羡慕我能把孩子管得这么优秀。

但其实我心里知道,不是孩子难管,而是他们没好好管。

因为上小学时,两个孩子的成绩其实是差不多的,转折就发生在课外时间里。

例如,孩子写作业时,要是遇到不会的,我会给他讲解,要是我也不懂,就会自己先查手机,弄清楚之后再告诉孩子;

而邻居呢,说自己教不了孩子,直接把手机丢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搜答案。

周末时,我会带着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去科技馆参观或者去运动场运动,丰富他的生活;

邻居则会躺在家里呼呼大睡,任由孩子整日玩手机、看电视……

自然而然地,小浩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网瘾少年,变成了他们口中那个“难管的孩子”。

殊不知,他们才是罪魁祸首,是他们的放任,养出了一个“放纵”的孩子。

听过这样一句话:“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就是你自己偷懒,却指望孩子有自制力。”

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父母怕麻烦、图省事。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身上映出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身上问题的投射。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放养中长大的。

第一位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学生何江,说自己最感谢的就是父母。

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境贫困,父母的学历也并不高。

每天晚饭后,村里人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打牌。

只有他的父母格格不入,从不参与这些消遣娱乐,而是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一家人围着一张小桌,一起读书;晚上睡觉前,父亲还会给他们兄弟俩讲睡前故事。

就这样,何江一步步走出了小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他说:

“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坚持,我估计像童年很多小伙伴一样,没读几年书,就早早外出打工了。”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

“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举止的注意,这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只会打麻将的父母,永远教不出爱学习的孩子;

同样,沉迷手机的父母,永远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父母就是孩子和垃圾快乐之间,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堵墙。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而不是他们堕落下滑的最终根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