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忧岛想法

李克富 || 重在“视角”,而非“点评”!

2018-08-06  本文已影响6326人  李克富

任何一个独特的视角所反映的其实不是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而是其阅历的广度和人生的高度,这就像一个男人对女人说“爱你一万年”时所表达的不是爱的长度而是程度一样。
视角不是指看而是像她这样看到!

在带领“点评视角训练营”的过程中,一直强调我们训练的是“视角”而不(只)是“点评”。有的学员写了长长的“点评”,却不见自己的“视角”,更与“独特”无缘。而有的学员则不然,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的涂鸦,不但能轻易抓住文字中的知识点,还能迅速识别出我所布下的陷阱,因此“点评”就非常吸睛。

对于前者,我赞赏其认真和努力;而后者,才真正让我欣喜,因为任何一个视角,都反映着点评者的真实见地或实际水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就是”从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同一座山,这“只是”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同一座山。

完成从“就是”到“只是”的转换,视角自然就会独特。

昨天八位组长齐聚新阳光,她的为这次训练营尽心尽力。

昨天训练营的几位组长齐聚新阳光,我再次表达了以上观点。午饭后有位组长问:“那么,点评时该选择怎样的视角才算独特?”

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带有强烈依赖性的问题我赖得回答。但这次是个例外,不知是午餐让我心情出奇得好,还是我不想扑灭她那一脸的天真无邪。

反问:“‘独特’的反面是什么?”这种提问叫“启发”。

她答:“‘普通’啊!”

再问:“点评时该选择怎样的视角才算‘普通’呢?”这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对她的“引导”。

她不知如何回答。

我翻看了一下她的作业,半开玩笑地说:“您点评的视角实在太‘普通’啦!”

她答:“我知道。”

这个回答让我沮丧,也意味着我的玩笑失去了价值。咨询过程中我最怕的就是这种回答,求助者以示弱的方式在实现着控制,改变的动机我就没法激活。

我只好再次出击,以挑战的口吻说:“既然您知道自己的视角太‘普通’,只要选择任何一个跟自己的视角不一样的不都‘独特’啦!”

她似有所悟。

我继续跟进,把手掌推到她的面前,问:“您看到了什么?”

她答:“‘手心’啊!”

我说:“对,是‘手心’。如果让一百个人回答,都会像您一样回答‘手心’。那么,在知道了这种‘普通’的答案之后,只要能想到‘手心’和‘手背’相依而存,从而能对‘手背’做出点评的,一定视角‘独特’。”

她说:“我明白了!”

我说:“说说看。”

她说:“当多数人都看到‘岭’的时候,我只要选择一个能看到‘峰’的视角就是独特。”

我说:“理论上没错。可是,您怎么知道多数人看到的都是‘岭’呢?”

又把她问住了。

我告诉她,无论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还是“远近高低各不同”,都是眼中所见,而之所以只能见到“岭”、“峰”和“不同”,是因为作为观察者的人与被观察者的山处于同一平面高度,是因视角的不同才所见不一样。

“可如果一个人的高度超过了山,从上往下俯视或鸟瞰呢?”我问。

“那就是一座山,既有‘岭’也有‘峰’,也可以说既无‘岭’也无‘峰’。”她答得很干脆。

这种干脆当然不是她的顿悟,而是我曾以光的“波粒二象性”作比反复讲过,记得我课堂上还叮嘱去认真阅读《疾病的希望》(春风文艺版,第20页)中的一段话。

看这本书所用的时间超过了看情人!

只有对那些肤浅的观察者来说,对立物是互相排斥的,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对立面组成了一个统一体,并且互相依存着。科学界最早是在研究光的时候,获取了这一基本经验。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相反的看法:一种是光波理论,另一种是粒子理论。看起来这两种理论是相互排斥的。如果光是由光波组成的,那么它就不是粒子,反过来也是如此,两者只能居其一。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种“两者只能择一”的提法是错误的。光既是波又是粒子。我甚至想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光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统一的光就是光,这样的光是习惯了对立的意识所体验不到的。光有时呈现为波,有时呈现为粒子,这完全取决于观察者从哪个角度去接近光。

真想告诉她,任何一个独特的视角所反映的其实不是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而是其阅历的广度和人生的高度,这就像一个男人对女人说“爱你一万年”时所表达的不是爱的长度而是程度一样。

但我得闭住嘴。她身在庐山之中,我怎能对她说得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我只是对她说继续努力,学着在得知人家看到‘岭’的时候去跟人家谈自己所看到的‘峰’,得知人家……

最后我当然没忘跟她说,我读的书多不会骗她。

她竟然信了!

书读多了不会骗人,书读少了青春永驻!

今晨涂鸦时,眼前总是晃动着她那张天真无邪的脸——好生羡慕啊!

忽然觉得:读的书少,真好!

嗯,我又发现了一个点评人生的新视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