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还未离开便已想念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成都,那么一定会是“悠闲”,如果给“悠闲”下一个定义,那便是“慢”。且行且慢,渐行渐缓,在缓行的生命与缓释的活力中任光阴流转。
成都:还未离开便已想念天府的人好安逸,成都的悠闲在那一碗茶中。几千年来它尽享着天府之国的富庶与安宁,在这样的安宁与悠闲中,“茶”诞生了。成都的茶馆简陋、质朴。林文询在《成都人》一书中说“环境随意,场地简单,来往之人也就随意”。成都人饮茶随意,不在乎是价值万金的名茶还是三五元一碗的粗茶,不讲究茶具的考究亦或是仪式的足套,成都人喝的,是生活里那一份悠闲随意,因此无论是在文殊院望江公园,还是在杜甫草堂,亦或是路边树荫下,只要放得下一张茶桌两三把小椅,就会有一桌茶客,在袅袅升腾的氤氲茶香中一坐就是一个下午。说到底,成都人喝茶喝的是千年的文化底蕴,是阳光下的自在随意,是性子里的淡泊宁静。
成都的悠闲,在它的那一条条老街中。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老街,缀连起数十座院落,收藏了故城的记忆,沉淀了市井生活的安逸。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悠闲的成都人晒着太阳,好像那是一件顶打紧的事情,没有什么比享受午后阳光更正经、更重要了。于是闲散的成都人也成了巷子里的一景。在成都,你很少见到赶火车般疾步如飞之人,也不常见到急赤白脸好像全世界都欠他钱似的暴躁之流。我最喜欢穿梭于成都的僻静小巷,看花草满墙,看叔叔、婶婶在自家小院内悠闲地过着小日子。
成都的文化,积累、厚实,不说两汉的司马如、唐宋的李白、王维、白居易、武侯祠、杜甫草堂,单说吃,就已足够。成都人的悠闲,还体现在吃上,成都人好吃,“锦城”小吃甲天下,一点也不假。叶儿耙、担担面、三大炮、鲜花饼……光看也花了人眼。宽窄巷子里的传统小吃糖油果子,一口一个甜润酥滑,披着大褂子的店铺老板,双手一晃一份打包好的美味就到了你的手里,手指隔着一层油纸,摩挲一下,感觉摸到了一个城市绵软细腻的内心。新鲜的猪蹄在粗砂瓦罐里细熬慢煨,乳白色的汤汁滚出细腻的泡沫,待到浓香不疾不徐地从裹挟它的雾气里满溢出来,盛一勺到碗中,汤色凝白,皮肉酥软,温吞的成都人总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瓦罐细熬慢煨,等待罐口雾气散开,等待汤汁热度渐消,再小呷一口,任香气在唇舌间缓缓流动,一碗热汤,温了身,亦暖了心。都说一个城市的饮食文化透露出这座城市的性格,那么在我看来,这一碗温热的蹄花汤就把成都的温吞和缓体现得淋漓尽致。
成都:还未离开便已想念似乎千百年来成都一直以它的温吞和缓慰藉外来的游子,它少受灾荒,远离战场,有山岭护卫,江河庇佑,安稳地栖身在西南的群山中,温吞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当现代人们逐渐被“速度”摆布,当一切生活都在追求速度,成都依旧按着它自己的步伐,不疾不徐地走着,走过古蜀文明,走过三国文化,走过唐诗花径,走过明清古镇,如同旷世不息的文脉涓涓流淌。每一个成都人,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随意、随心、随缘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岁月静好,细水长流……
易中天曾说,成都朴野而儒雅,悠闲而洒脱,是一座亲民的城市,我深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