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寻诗意
置身诗境寻诗意
——浅谈诗歌鉴赏类文章写作的几点体会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诗歌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诗歌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挖掘诗歌语言的意蕴、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体悟诗歌的情感意蕴等等,还要把审美体验用独具个性化的语言文字写成文章。相对而言,明确诗歌鉴赏类文章要“写什么”并不难,难的是这类文章要“怎么写”。以下谈谈我在诗歌鉴赏类文章写作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找准角度,明确路径。诗歌鉴赏的角度无非是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鉴赏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体会,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作为写作切入点,也就是写作鉴赏角度。然后应用恰当的方法做具体赏析,鉴赏方法包括行文构思、表达技巧等,也就是我所说的“路径”。我们平时常用的诗歌鉴赏语段写作的一般路径为“明确角度——结合诗句分析(运用方法)——总结评价”。
示例:“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含蓄,倍增哀乐。(明确角度——表达技巧)“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两句诗歌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把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没有提及一个“思”字,而运用曲笔虚写,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平中见奇。(总结评价)——唐代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有“路径”可循,写作就有了抓手,可事半功倍。当然这是诗歌鉴赏语段写作的一般路径,在实际运用中也可灵活运用。也可以“先结合诗句分析——得出鉴赏角度——总结归纳”等。
联想想象,情境再现。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一字可见情、一句可见境,只有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的思维能力,对诗歌字词句进行反复推敲,深入品味,才可以充分体会到诗歌语言的精妙。所以,在诗歌学习中,要经常训练学生运用铺叙描写等手法,通过合理的联想想象来扩写诗歌,再现诗歌情境。一般的写作思路为:何人处于何地,何景营造何境,何事引发何情等等。创设情境,有代入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示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几句词的情境再现:
悲伤落寞的词人独自坐在窗前,一声雁叫又把她的视线引向了窗外,她突然发现,几日前还开的正好的黄花已残败飘零,落地成堆,在急风的摧残中失了娇美的容颜。想当年,菊盛之时,曾摘下朵朵插在鬓角髻端,可现在无人堪摘。
拓展延伸,比较探究。在诗歌鉴赏中,根据写作的需要,可以把同一诗人的多首诗歌放在一起鉴赏阅读,或把所鉴赏诗歌与其他诗人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不仅拓宽了写作内容,而且开阔了鉴赏视野,使文章立意更高远。
例如,如果要剖析李清照的词中“愁”情,就可把她南渡前期的词《醉花阴》和南渡后的词《声声慢》进行比较阅读。为了更深入理解屈原笔下的“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的香草美人的含义,可以联系《诗经》中那“在水一方”的伊人,还有曹植笔下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等,以此来深入解读“美人”在文学中的传承意义。
总之,鉴赏一首诗歌,我们可以抓住这首诗歌独具特色的某个方面进行赏析,写细写透;还可以抓住其中的几个方面,甚至可以各个角度面面俱到进行综合赏析,写实写全。“路径”为写作思路方法,“情境”是写作内容的呈现,而“探究”可使主题得到升华。这几点在诗歌鉴赏写作中综合运用,能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一些困难,提高诗歌鉴赏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