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爱发朋友圈了?
一、
还记得我初中刚申请QQ的时候,一天恨不得换八百个头像,改八百条签名,发八百条说说来寻找存在感。
随着年纪的增长,从QQ换到微信,我发现自己好像对发表意见看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失去了热情。
突然涌起某个念头,正打算分享到朋友圈,但是纠结一会儿就会觉得:“算了,反正也没什么意思。”
可能我们表达的欲望依然旺盛,但是发表出来的概率却在大幅度的减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
没有人不想得到认同,但当希望一直落空,人们就会放弃做这件事。
空间的说说见证了我最矫情和中二的时代,现在这些说说要么被我删了,要么被设置为仅自己可见。
我从不认为自己的过去不堪。
虽然那些冒着酸臭味,读起来鸡皮能掉一地的文字让我觉得很羞耻,而且现在看起来做作,也不美好,但那确实是我的青春。
它们见证了我青春期表达欲最旺盛,需求认同感最强烈,也最天真烂漫的一段时光。
把事情分享到公共平台,我们的本质就是想得到别人的共鸣或夸奖。
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其实每个人最关注的都是自己,你认为绝对有趣的事情只能换来别人的随手划过,再对比别人,随手发的东西都能得到几十个赞的喜爱,你自然的就会对发圈这件事失去兴趣。
三、
圈子的复杂化,把我们的身份多重化,我们表达看法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慎重起来。
小时候人际关系简单,QQ好友列表里不是同班同学就是隔壁班的同学。
差不多的生活和圈子,同样中二的年纪,对于一些现在看来矫情无比的句子,大家也许还会点赞说你思想独特、文采斐然,谁也不会去笑话你。
但使用微信之后,除了朋友同学之外,你的列表里还有父母、老师或者其他形形色色的人,你的身份也不再单一化。
对待不同的人群,你有不同的身份和方式,当他们被聚集起来的时候,你就会迷惑,你不知道用哪一种性格去面对他们,发言就会更加谨慎。
例如我追星的朋友圈就会屏蔽掉亲戚,面对长辈我一直是乖乖女的形象,所以我会自觉隐藏起自己“不务正业”的一面。
还有人因为懒得分组又怕自己发的东西毁了自己在一些人心中的形象,秉持少说少错的原则,自然也就不发圈了。
四、
另外,你的每一面,并不是都适合表现在认识你的大众面前。
每个人偶尔都会产生一些比较极端的情绪,这些情绪是负面的,会让人感到不适,并不适合给相识的人看到,但我们也迫切的需要一个发泄口来平衡自身的情绪,避免自己憋坏。
例如我因为一些事情想指着某些人的鼻子骂傻逼,但是我又怂,连在朋友圈阴阳怪气的勇气都没有。
这个时候我就会去微博,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我就是个路人甲,没人关心我说了什么,我就随心所欲的发泄情绪,也不怕有人会对我感到讨厌或失望。
我有个舍友从来不发朋友圈,我一直以为是她性格使然,因为也不见她玩微博或者其他的社交软件。结果她告诉我她专门搞了个微信的小号,谁也不加,就专门用来发心情。
人的表达欲就像天性,是很难消失的,只是现在表达的方式或行为都变得多样化了。
五、
当然,还有一类人,他们的现实生活就已经足够精彩,不需要再在朋友圈里找存在感。
但优秀的人也可以喜欢发朋友圈,这二者并不冲突。
在这个大家可能都有小号的时代,有很多人已经放弃了在朋友圈分享心情的做法。
除了领导要求的或者学校要求必须转发的赞助或推文,他们的朋友圈里面再无其他。
事情都往小号搬或者往日记本里放,多自在呀!
省去了分组可见的麻烦,屏蔽了不和谐的声音,谁也打扰不了你,当然,你也打扰不了谁。
但是人去楼空的朋友圈呢?
或许,充斥着满屏的广告商吧。
图片来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