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
——太极拳求真溯源之一
■文/太极观真康伟
太极拳作为一种具备独特养生效果的传统武术运动,备受大众的青睐,而其“四两拨千斤”、“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奇技击功效,更吸引着众多习练者进行探索。
但人们在钟爱和追捧太极拳的同时,也不断被太极拳所困扰。
目前的太极拳,架式形形色色;对太极功法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
许多人为了养生祛病练太极,结果练坏了膝关节,练坏了腰。许多人仰慕太极的神奇技击功效,结果用功数十载,依旧未及“四两拨千斤”之边际,充其量也只是在研习力的变化和技巧,“太极推手”也不过是较力和摔跤的翻版而已,至于“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以柔克刚,以小胜大、舍己从人,用意不用力、耄耋能御众”等等,则已是空中楼阁,基本上没人相信它的存在了。
许多人练了数年太极拳,当被问及“什么是太极?太极拳到底在练什么?”的时候,竟哑口无言,不知所言了。练太极的不知道“太极”是什么,不知道每天练拳在练什么,以上的现象也就自然不足为怪了。那么太极拳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我们的误区到底在哪里?太极拳神奇的养生和技击功效如何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陈鑫《太极拳论》中说:“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阴阳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简单的几句话,为太极拳的实质定了性。但我们不能理解的是:什么是“天机自然之运行”?什么是“阴阳自然之开合”?什么样的“为”又是“强为”?切实搞清了这些概念,真正的太极运动就了然于心了。
翻开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卷首至47页,未提及拳之任何一招一式,而尽皆河图、洛书、两仪、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这些源自《易经》中的概念和图形,与太极拳又有什么关系呢?《易经》又在讲些什么,以至于要把它放在书的卷首加以论述?
《易经》开篇即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由此而生。”概而言之,《易经》就是阐述宇宙自然界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周而复始、发展变化的根本性规律的学问,并以我们最常见的天地的运行变化现象为范例,向我们揭示出天地亿万年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往复的变化现象,其实质是以天为阳和以地为阴的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结果。而天地阴阳不断作用变化的过程就产生了春、夏、秋、冬四种气象,这就是天地自然的四象(图一)。
天地四象的循环变化,化生了世间的万物,而万物千差万别的性质又都可以归类于天、地、水、火、山、泽、雷、风这八种物质和现象的性质中,纷繁复杂的自然界就是这样形成、变化和发展的。
了解了天地变化的自然规律后,《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万物的发展和变化与天地运行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都是由两种势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按自然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象,即少阳(阴象阳性)、太阳(阳象阳性)、少阴(阳象阴性)、太阴(阴象阴性),如天地运动的春、夏、秋、冬一样。
变化中阴阳两种势力比例的不同就形成了事物变化的万形万性,这就是阴阳自然变化的大的规律,而且永恒不变。
综上可见,两仪(即阴阳)是物质生化变化的根本,四象是阴阳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性质与现象的关系(即性与象的关系),八卦则是事物千变万化的性质的综合体现(图二)。
图二
从图中可以看出,阴阳的变化过程还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阴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相互作用,往复循环,无始无端。
2.阴极必生阳,阳极必生阴。
3.阴阳的变化过程皆为渐变,而绝无突变。
4.阴阳变化应纯乎自然而无任何外力之加损。
因此,符合以上规律的阴阳变化称之为“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而不符合这种规律的阴阳变化即定性为“强为”,而非自然所为。
那么“一丝不假强为”即告诉我们一点儿都不能违背这种自然规律。任何拳术运动过程中都会产生诸多的阴阳,如:上下、左右、前后、进退、轻重、大小、动静、虚实……如果不知道阴阳自然变化的规律,这一对对阴阳运动的过程就只能是“强为”了,打出的拳也就不是太极拳了。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陈鑫将《易经》的知识放在卷首的原因了,他是在告诉我们,搞清了前面的理,后面拳的练习都是遵循这些原则运行变化的,否则太极拳的“纯于自然,阴阳相济”就是一句空话,即使再苦练也只能是与太极拳之本原背道而驰,太极拳的各种功效自然也就无从谈及了。
大多数太极拳的习练者和教授者多陷入了以拳为拳,以法为法的重形不重理的误区,不断地在动作如何摆、姿势如何低、招法如何用、力量如何变上做文章,而这些恰恰是真正的太极拳练习中要扔掉的和放弃的意识和行为方式,只有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才是太极拳练习中要不断感悟和不断揣摩的。
因此陈鑫在《太极拳名义说》中指出:“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深明于太极之理,而后于全体上下、左右、前后,以手足旋转运动,发明太极之蕴……后世之人事,不师古,不流于狂妄,即涉于偏倚,而求一与太极之理相吻合,至当却好者,盖亦戛戛乎其难矣!”
观王宗岳《太极拳论》,开篇即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实质上这是在向我们说明,太极拳运动中的千变万变,都是由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贯穿的。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一段,是向我们进一步说明,太极拳功夫体现出来的“虚领顶劲……退之则愈促”等等现象的产生以及“一羽不能加……英雄所向无敌”等神奇的效果,均“由此而及也”,即都是由阴阳变化的规律所及的,此段承接上段“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进一步说明了太极拳产生各种神奇现象的根源还是阴阳自然变化的结果。
正如《太极拳精要》所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教导我们深究阴阳之理,并通过不断地练习,形成阴阳自然变化之性,最终合于天地自然之道,功即成矣,而不是去追求“如何虚领顶劲,如何气沉丹田,如何引进落空,如何我顺人背”等等现象的东西,这些现象千变万化,千奇百怪,举不胜举,追是追不完的。
不明阴阳之理,这些现象也是不可显现的。在阴阳自然变化规律这一基本原理上,所有的太极拳都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阴阳自然变化的规律在太极拳运动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所谓的两仪、四象、无极、太极,在我们行拳的过程中又是如何生成和作用的?这些都是太极拳习练者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我们将分期分阶段地继续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待续)
出处:《中华武术》 2013年 第6期 作者: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