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诊断问题,探究根源——《原则》读书笔记(二十二)
当遇到问题时,你的目标本来是剖析问题的根源——具体到哪些人、哪些设计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并探究人和机制导致的问题是否带有一定规律性。但人往往会犯错误,甚至回避问题、忽视问题,从而无法准确诊断问题,探究根源。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达利欧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人们常常把遇到的问题当成一时的差错,而没有借机对机器的运转进行诊断。二是模糊诊断,不把问题与造成问题的责任人挂钩,不探究他们失败的具体原因。三是不把当次诊断中吸取的教训与之前的教训联系起来。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如何破解?如何做好问题诊断,探究根源呢?达利欧给出了五点意见。
第一,形成问题诊断思维方式,多发问,寻找根源。比如,你可以问自己:结果是好是坏?谁对结果负责?如果不好,是因为责任人能力不够还是机制有问题?
更深入一些,你可以继续问:机制应该如何运转?如果机制不是在理想状态运转,究竟哪些地方运转不正常?出了什么故障?为什么事情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问题的根源是否带有规律性?在此情况下,员工或者机制如何改进?
问了问题后,再进行深一步探索。一是问自己:“还有人能以别的方式完成这个工作吗?”二是找出五步流程中的哪一步出了问题。三是找出哪些原则被违反了。四是实事求是,避免“事后诸葛亮”。五是不要把某人所处环境的优劣与其应对方法的优劣混为一谈。六是要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别人不知道怎么做,并不意味着你就能知道怎么做。七是问题的根源不是一次行动而是一个原因。八是为了分清楚哪些是人手不足的问题,哪些是能力不够的问题,要考虑如果在特定岗位上人手充足会把工作做得如何。九是要记住管理者通常由于离问题太远,或者辨别能力欠缺,或者习惯于问题存在,或者太自负,或者害怕承担承认失败的后果等原因之一而失败或未能达成目标。
2.通过持续诊断来保持综合判断的与时俱进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在严重负面情况发生时不做深入分析,你就无法了解其属于什么性质的症状,你就没办法理解组织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3.诊断应当有成果
诊断是手段,剖析出问题根源,得到问题解决方案才是目的。所以,诊断结果应当形成对问题根源的理论解释。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如果让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情,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信的话,你就是在做疯狂的实验。
4.使用如下的“深挖”技巧,对出现问题的部门或下级部门形成一个基于80/20法则的印象
深挖是指深入了解一个部门或领域的问题根源,进而制定改进计划。其不在于揭示每个问题的原因,而是要揭示造成80%问题不良后果的20%左右的原因。达利欧给了一个四步法的深挖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举问题。关键词是关键问题、具体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第二步: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近似原因入手,沿着逻辑次序,顺藤摸瓜到本质原因。第三步:制订计划。就像写电影脚本一样,列出每一个角色如何执行。要包括具体任务、成果、责任人、跟踪考核指标、时间表。并安排关键员工参与讨论计划,促进共识。第四步:执行计划。要公开透明,至少有月报。每月确定计划进展、实际进展、预计进展。要让员工对于成功、及时完成任务负有责任,并予以公开。
5.诊断是实现进步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回到认知原点,如果你和同事可以秉持开放心态互动,不仅可以找到问题解决方案,还会更好的了解对方。这是互相帮助提升与成长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