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戒了
今天的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我反思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犯了一个错误,上周的开会时采购部彭主任提出想法时我没有坚持一贯的原则,含糊其辞的同意了。下午彭主任再次和我商量这个问题时,我考虑到客户现场,秉持了之前的原则,这使得彭主任很是不爽,觉得我之前说明的,现在不认可了。
其实,我也知道该怎么做,但确实是疏忽了。职场中三条戒律,先严后宽、近严远宽、上严下宽,有必要重新温习一下赵平玉老师的经典内容了:
(一)、先严后宽。
人性有一个基本特征: 由坏入好易,由好入坏难。比如穷人富了比较容易承受,富人穷了却很难承受。管理也是一样,一开始严厉些,以后慢慢变得宽和了,这就好比由穷入富,人人会称赞领导的仁德。相反,如果一开始宽厚,以后越来越严厉,正好比由富入穷,必然会导致人人怨恨。
其实,人人都习惯于先严后宽。做领导要吃准这火候,如果一开始绷着脸,脸色还可以逐渐缓和;如果一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那么以后制度就没法执行了,行为空间也会特别小。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求要严格,措施要严厉,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适当有所缓和,个别条款可以有所放宽。这个策略就叫做“先严后宽”
(二) 、近严远宽。
“近严远宽”指的是在日常管理中对身边的人要严格,对隔层乃至更远的基层下属则保持宽厚。身边的人是直接受指挥的,和他们的交往主要是工作关系,往往要亲自进行直接的考核与奖励;隔层的人是没有直接工作关系的,不需要亲自进行考核和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对身边的人当然要全面细致地提出要求,而且要求要具体,赏罚要分明。而对隔层的人,只要提出原则上的要求就可以了,给他们的直接上级留出行动空间。
(三)、上严下宽。
对上等才智、责任重、位置高、有发展前途的下属要求严,对其他的下属要求宽。为什么呢?上等才智的人最有前途,最容易被塑造成栋梁,对他们的一分教导会产生十分的收获,而且他们本身往往已经身担要职,属于中流砥柱,容不得半点差池,另外他们能力强、水平高,要求严格了也能理解,还会感激领导的栽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具体、明确。而对一般的下属,特别是那些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足轻重的下属,则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关注。要求多了,他们不但做不到而且不理解,容易闹出很多乱子。这就和打理花园的时候,专门给小树剪枝而不必管旁边的小草是同一个道理。
工作中,一定要想遵循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办事原则,以目标为导向,严控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措施,不能让偷奸耍滑的人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