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7-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o希尔达o

一个中立的咨询师不仅应该是一个好的聆听者,也应该是一个好的参与者。他聆听,忍受来访者投射出来的矛盾性、未知、无助、混乱、孤独,但又不强求自己对病人的价值观全盘接受;他参与,但以非评判的态度回应,不对来访者施加个人价值影响。当咨询师失去中立的态度和立场,分析的氛围被打破了,精心营造的潜意识舞台遭到破坏,当下情景中的主题可能转向,这些会导致咨询的僵局、甚至咨访关系的破裂。也许在来访者看来一个中立的咨询师是一个不够满足的客体,他们会表达“你一点都不关心我”、“我说得那么难过你却没有任何表示”、“我的咨询师看上去是那样冷冰冰”,但对于处于精神分析工作框架下的咨询师而言,他应该做到的是既不做一个满足的客体,也不做一个拒绝的客体,他像一个容器,通过用具体化、解释、共情等技术为来访者营造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环境,并且能够在这种氛围中带着来访者一起朝着内心深处走而非对着表面问题隔靴搔痒。

在林涛老师的讲授中,我深感咨询师维护中立态度的必要性,同时也对林老师列举的咨询师守不住立场的例子不禁反思。有的咨询师试图通过人格治愈或是在分析中成为胜利者,有的咨询师对分析的方向有期待、无法忍受困难、僵持,还有的可能在最初商谈咨询设置时就已经无意识的远离了分析的态度,所有这些偏离,或许多少和咨询师自身不够相信精神分析治疗能真正发挥作用有些关系,当面对来访者的焦虑时,咨询师自身的信号焦虑开始“报警”,乱了方寸和阵脚,最终干扰了咨询效果。这也印证着咨询师能走多远,就能带领来访者走多远这句话。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