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国度,相同的情感

2022-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邱慧917

大概8年前,看过《追风筝的人》,阅毕,我深信那是作者的内心自传,是他的灵魂自白,书中的忏悔和战乱家园的凄惨之景让我的内心数日阴云密布、倍感压抑。没想到还被拍成电影了,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

由于看书在先,看电影时能更好地体察人物的内心和行为,影片中父亲的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一位在战乱之际竭尽所能将儿子带到异国,让儿子接受好的教育和有更加光明的未来。书中的刻画非常细致,影片只有简短的几个画面。

家国情怀方面,有一个小细节:作者父亲在他大学毕业后身体有恙,检查时,得知为他做检查医生是从俄国来后,迅速推开医生,另换医生检查。因为当初就是苏联入侵,他们才背井离乡的。

父亲最后拖着病体,到同样漂泊到此的前国防部长家求亲的情景让人动容。

恰好这段时间看《巨流河》,此为齐邦媛女士在80岁高龄动笔,历时四年而成的人生自传。其父齐世英在乱世中一心为国,然而,对她前途的指点亦一如上面那位父亲。齐世英自己身在政途,深感其中叵测,故而禁令子女从政。其子女在其指引和庇护下走上了另外的光明之途。

阿米尔的父亲相对辛劳,在美国后从领救济到自强,从开货车,做搬运工开始,一穷二白地在陌生国土上开启新生活。谁能想到他在喀布尔曾是富豪乡绅、风光人物呢!这种身份的落差真是天上地下。

齐世英也有此等转折,去往台湾后,因反对增加电费用于军事支出而被开除党籍,后组建民主党,差点进入牢房,以致软禁终老。

国破家移,乱世情感,可谓共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