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弹指一挥间
25年前的今天晚上,香港回归之夜。我所在大学的主楼广场,举行舞会。在广场遇到系里的副书记,一位亲切的大姐。她和另一位年轻的刚工作的李老师,另一个班的女辅导员。我打了个招呼。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还算帅气的男生,书记大姐以为我要邀请年轻的李老师跳舞,把我们俩推进了跳舞的人群。正在尴尬之际,广播响起了李老师马上回办公室的通知。
很多年后,我来了广东,身边的同事经常去香港,而我却直到港珠澳大桥开通前一年,才随一群书友去了一趟。那次去的很值,因为书友联系了香港某大学毕业的一位本土历史博士,带我们走了很多香港历史十足的特色地方。比如在维港附近,有一座灯塔矗立在一座小山上。那是只逛城市的人估计不易想到的。香港水警总部大楼,当年最早的英军营地,当地某处的妈祖庙,某处承接内陆供港蔬菜的菜场,历史、生活和文化,莫不在历史博士的介绍下自然而亲切。而那次我们住的地方,也是非常有意思,是饶宗颐文化馆附带的旅馆。按照当时的价格,一个标间大概800多港币,我想在香港这样消费的地方,这个价值够亲民了。那天夜里,我和一位搞基因工程的海归化学博士夜聊读书会种种,实在有投机之感。
因为经常从罗湖车站坐汽车回来,所以我经常看到从海关进出的人们,拎包拉箱的匆忙身影。那一年自己从那里过关,亲身体验关里关外的不同,对于一个中年人竟然也非常新奇。
后来港珠澳大桥开通,又去了一次。逛了药店特别买了几样药品。而在星光大道(各位明星印手印的地方)我和一位同事走下立交桥去找WC的过程,也是曲折而有趣。后来经常听闻有书友说,周末去香港逛特别美的郊野公园,而更有利的条件是,陆港开通了高铁。从我这里到香港那边,车票也就90块钱而已,跟到广州差不多。不料后来变乱频生,一切都变了。暴乱去后,疫情来袭。封关至今,不知道哪天才有机会再去香港转转。走走古迹,看看风物,东方之珠,且留个念想吧。
东方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