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算法人生

“不配得感”,这个潜意识里的毒瘤,封印了你的财富能量和生命能量

2017-06-10  本文已影响1160人  幸福的小睿firstray

前几天,看连岳为某品牌奶粉做的广告,标题为《我配得上稀有的珍品》。

我想,能说出“我配得上最好的”的人,该是什么样的状态?他们一定是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敢于追求一切想要的美好的事物。他们的生命是开阔的、明亮的,充满了斑斓的色彩。

而我,从来都没有这样的念头和感受。

我意识到,自己的“操作系统”里有个超级大BUG,就是——“我不配”。

追根溯源,这种“不配得感”来自于童年时家庭物质条件的匮乏。从小我就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懂事的我从来不会向爸妈提出什么物质要求,更不可能提我要什么最好的、最新的、最漂亮的东西。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第二天要带个人一寸照到学校。我的照片已经用完了,只能去照相馆重新照,而加快冲洗比普通冲洗要多花一点钱。我清楚地记得妈妈跟我说:别告诉你爸,不然他又要骂了。

也许就是在那时,我知道了,钱要用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如果能不多花钱,就绝对不要多花。多花钱是是可耻的,是不被允许的。

这两年,意识到童年时期物质的缺乏给我的带来的“匮乏感”之后,我开始刻意地给自己创造“富裕”“充裕”的感觉,花我以前舍不得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享受别人的服务,比如去餐厅吃饭、到电影院看电影、下雨天打快车回家、到剧院看喜欢的舞剧……

我告诉自己:我买得起,我享受这种想买就买的感觉,我享受这种用金钱换舒适、快乐的感觉。

但其实,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纠结。我常常在商店货柜前徘徊,或是对着手机支付页面犹豫:到底该不该花这个钱?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是内心深处的“不配得感”在作祟。

童年时在物质上的匮乏,要么向外爆发,带来对物质极度的渴望,无度索取,疯狂购买,以填补自己欲望的无底洞;要么向内惩罚,贬低、否定自己的自我价值,产生“我不配”的念头,用这种形式以切断自己对物质的渴望。

在成长经历中,“不配得感”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我的潜意识里,即使在我有能力支付部分自己想要的物品之后,它也不会凭空消失,并且在无形中影响我的思维和行为。

现在往回看,在面对更优秀的机会和选择时,我总是先给自己上了一道“我不配”的枷锁

大学时,我意外地和自己很欣赏、很喜欢的男生在一起了。经过最初的不敢相信和狂喜后,我开始惴惴不安,对自己极度不自信,觉得他像太阳般光芒闪耀,而自己就像蝼蚁一样卑微。

可想而知,这样的交往过程怎么可能美好呢?4个月后,他跟我提出了分手。我伤心不已,整日以泪洗面,脑子里满是一个念头:是我不够好,配不上他。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当地的报社实习。从职业生涯来考虑,报社是个更好、更大的发展平台,但2个月后,我就主动离开了,转而选择一家发展条件一般的普通的小私企。

因为我觉得报社那些人和我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他们大多有很强硬的后台,家里经济条件也很好,几乎都开着车来上班。我身处其中,只觉得强烈的格格不入,一直告诉自己“我不适合这里”。

最近半年,现在的公司将员工收入改成按比例分成。第一个季度结束时,当同事开心地算着我们将拿到翻倍的工资时,我却体会不到快乐,内心仍是忐忑不安,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获得这样的工资。

……

不仅如此,被“不配得感”控制的我还懦弱、胆小,不敢麻烦别人;总是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自己拿最后剩下的;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总是默默地做事,有了成绩,也总是藏在心里;害怕被人遗忘的同时,又害怕成为主角;别人把目光聚焦在我身上,会让我感到不安……

“不配得感”,是比“匮乏感”更可怕的东西,不把它清理掉,我将永远无法享受财富带来的快乐,永远无法获得自由、丰盛的人生

回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特别是童年时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记忆,我心里感到难受、委屈,忍不住捂着脸痛哭起来。每想起一件事,就痛哭一次。不知哭了多久,我终于感觉好多了。也许是童年的我在哭吧,被压抑的欲望以这种形式被宣泄出来。

清晨,在半睡半醒间,我清楚地听到脑子里有个念头一直说:我配得上更好的。

醒来后,我不断回味着这句话。

我觉知自己,发现了潜意识里的毒瘤——“不配得感”,然后通过回忆寻找到了毒瘤产生的根源,再用一场彻底的哭泣清理它。现在,应该是在向自己的潜意识里传输正向的信念吧。

那么,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配得上与配不上,是有评判标准的事实,配得上就是配得上,配不上就是配不上;但是,相信自己配得上,与相信自己配不上,却完全是脑子里的信念差别,与事实无关。

相信自己配不上,就只能窝在原地,画地为牢,只敢在幻想里、在梦里触碰渴望的一切。而相信自己配得上,就有勇气踏出第一步,让自己未来能够真正配得上。

自卑了20多年的我,终于敢开始相信,有一天,我能够真正配得上这世间最美好的一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