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些年响亮世界的好书均出自西方作家的手笔?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身份到契约

为什么近些年响亮世界的好书均出自西方作家的手笔?如《全球通史》、《自私的基因》还有很多如心理学、商业标准教材等等,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什么很少有享誉世界的好书(1949年以后)?

这是我去年12月13日在万维钢精英论坛里提出的一个问题,没想到该问题竟然还被版主置顶,很多读者学者纷纷踊跃参与讨论,有人说这是个好问题,常常因此被困扰,等待高手解答,大家集思广益,我把其中的一些观点罗列如下:

有些学者分析原因为英语为世界通用语,便于迅速广泛传播文化思想。

还也有人考虑比较宏观,认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认为西方价值观和文化依旧在主导全球。

也有学者从自己认识的写书朋友理解,认为稿酬太低,盗版猖獗,严重挫伤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目前国内社会风气比较浮躁,想着投机发财,或为生计所迫,无力从事生存以外的事情。

有人从供需关系考虑,认为中国人口虽然基数巨大,但读书人和好读者比利低,有些作者为名,有些为利,这就决定他们写作需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再加上盗版和知识产权等问题。

大家积极讨论,从不同视角给予自己理解的答案,从大方面讲,我也认为西方(欧美)国家依旧在主导全球的各项游戏规则并推行普世价值观,这些包括战后雅尔塔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世贸组织、IMF、TPP、诺贝尔奖、多党派+自由民主价值观等等,然而,我更想从切身的小方面分析,个人认为我们读书既要读国人写的书,更要读西方人写的书,就像我们了解资讯不能完全相信网络,更要看相对靠谱权威的新闻联播,这样可以训练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在这样的对比下再结合国情体制和文化的差别,发现西方作家(尤其美国)写的书比较客观,观点立意比较新颖,审视角度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言论自由加出版自由。

比如《1493 物种大交换》【美】查尔斯·曼恩不是以大众熟知的战争角度写,而是从番薯、蚊子、蚯蚓、病菌、白银等非生物角度分析它们是怎样改变了世界,可谓角度新颖。比如西方作家敢写国内政经衰败的文章书籍等,如【美】唐纳德·L.巴利特《被出卖的美国梦》,而这类标题立意这么明显的著作在国内是要被某总局封杀的。另外我深钦佩老外作家不为名利为探索真实世界求知求学精神,如《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两位哈佛和MIT大学教授联手用15年的心血完成,再如,《魔鬼经济学》两位作者一位是经济学家,另一位是记者,这样的组合形式本身就很创新,是理论加实践的典型结合。

总之我认为从意识形态到文化差异影响了作者的创作初衷,当然初衷本意是其中之一,审核校准、社会市场供求、传播途径等等也是重要的方面。

带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一位每年阅读量近百本书的好友,朋友也恍然大悟,因为她正在修的心理学课程标准教材也是西方作者手笔,她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比较复杂,单就一两点理由无法全面深层的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她给了我一些探寻该问题答案的方法,如从政治经济体制、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中西方的差异。并说等她考虑好了后和我一起讨论。

个人认为,其实标题问题类似于【美】贾雷德.戴蒙德于上世纪70年代在新几内亚居住时被当地一位名叫耶利的土著人问的一个疑问:

为什么你们白人能够制造这么多的货物并运送到我们新几内亚,而我们却生产不出属于自己的商品?

戴当时竟尴尬得无言以对,20年之后,戴蒙德写出了享誉全球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作为耶利问题的答案。

我想,很多时候好的问题能够引起大家思想共鸣,能够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能够沿着问题去积极探索答案并解决一系列的矛盾。

最后,不论是哪国作者,我们都向那些不为名利呕心沥血创作影响世人的作家和作品致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