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首热的日子里
写在首热日
文/左月
今天是入夏以来最热的日子。手机上显示,最低气温16度,最高33度。南方持续暴雨,北方遭遇高温。老爸又该离不开电扇了。
祛烦尚待清凉散,励志还须罗汉松。这是当初轮到自己值日出句时,为松州雅集拟的对联之一。
避暑纳凉,自古以来,从天子到百姓,各有其方法。记得读过有关资料,西周时,贵族即窖藏冰块,以备祛暑之用。到得后世,清朝皇帝特建了避暑山庄以消夏。当年老百姓没有冰箱、冰柜,水井中沉瓜浮李,也是解暑佳品。
我记得当年,夏天的剩饭剩菜,姥爷汲来近30米深大口井井底的凉水,把晾凉的饭菜用铝盆装上,置于凉水中,盖上缸盖,到了晚上,菜不酸,饭不馊,因为温度低,苍蝇又无法接近。三伏天,天热到极点,我会按姥爷姥姥教的法子,把菜肴、饭食装在榆条筐里,用笼布遮严,筐梁上系条长绳,直垂到水井里接近水面的空中,再盖上井盖。这样处理,哪怕筐里有肉食,绿豆蝇无法亲近,老鼠也无所用其技。而人则可以放心食用,绝不会变色、变味、变质。
当年哪里有什么防晒服。自身的天生的皮革就是最好的防晒服。中午去大田间苗锄草,扒一层皮后,皮肤就变成了古铜色。我原来羡慕乡亲们皮肤的颜色,后来自己也拥有了同样的颜色,无非就是脱掉面子,露出本色罢了。不但肤色变了,还因为甩锨、抡斧、拉锄、拽锯,身上鼓起了腱子肉,干啥有一把子力气,能吃苦耐劳了。
积极的避暑方法,不对,是抗暑方法,是适量运动,是流汗。
当然,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也可以去远方登山浴海,在家里打开南北窗子,放凉风进来,再打开冰箱,让冰镇啤酒来个爽歪歪。
高考刚结束,中考又要开始了。入夏以来,前天才有一场能称得上雨的东西光顾红山脚下。大人孩子,缺的是一种清凉透爽的感觉,苍蝇蚊子却是不请自来。
这个时候,我无田可下,无扇可挥,幸好,被浓阴筛过的阳光不再酷烈,被绿化带过滤后的噪声尚可耐受;至于心中的旧憾新愁,捧起书来,也自然消弭于无形。
心静自然凉。怎样化躁为静?听天籁,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