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行深思(三):在系统里输入一些新的指令(1)

2023-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欧小丽

李斌说:“现在与未来之间,隔着行动。”

“重置系统”,可能最先改变的应该是理念,然后才是结构,最后才是行动。

01

黄全愈先生带来的《未来学校需要重塑什么“基础”》,给出了四个PK。

问题先行PK答案先行:这个问题,我是有答案的。当然是问题先行,因为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生长的重要标志。现在的课堂上,我一定会关注:学生是否能提出新的问题。当然也会关注,上课教师是否给出了让学生提问的机会。答案先行的话,就是一种告知式的学习,是被动学习的象征,学生只需要记住结论去运用就可以了。

前20%PK后20%:这个问题,问的是关注优生,还是关注学困生的问题。现行体制下,一定是都要,因为要人人都得到发展。而在现行评价制度下,我们的重点可能是在后20%,因为前20%已经到达了顶峰,他们能考100分,而后20%的成绩,非常影响班级的整体水平。所以,领导们一定会让老师们去辅差,去提升整体水平。

先慢后快PK先快后慢: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倡导“先慢后快”。在慢中才能将一些习惯培养到位,才能有厚积薄发,才能有沉淀,才能有领悟。当这些都培养好后,自然而然在后面,也就会变快。

人口红利PK人才红利:从人口众多的福利,到每个人都是人才的红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口红利不是单指向人口规模,而是指向劳动者素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的“人才红利”。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

黄先生还提出一个观点:考生PK学生。我们的对象是学生,不是考生,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培养考生,因为评价制度的使然。我们要培养的是会学习的人,而不是会考试的人。

02

唐江澎校长说,他已经退休了,也不愿意再去当校长了。

理由是:学生的高考,一生一次;家长的高考,一生两次(如果只有一个孩子的话);校长的高考,每年一次。

每年一次的高考,压力那是相当大的。关键是,每一年的高考,牵涉到学校的每一个高三学生,每一个高三的家庭。

这样的压力,非一般的人能承受。

身为校长,很难不去关心高考成绩,上线人数,很难对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轻松一放。

当这样理解的时候,在一线的,在小学阶段的老师,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

是的,让听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在一线奋斗,努力,成就。

03

浙江云谷学校的刘慈航校长说:育人与生活割裂,其实可以在日常中完成。

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割裂,由来已久。可以如何改变呢?

比如,学生对食物的不熟悉,完全可以制作视频,在学生饭前播放一下,了解每种食物,从原材料到加工成食物时,到营养分析,学生就会学到更多。

这样的尝试,好像我们学校也做过,但没有系统化。

育人与生活接轨,需要时间,需要空间,需要支持,才能实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