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2018-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惨惨
阅读的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变。中学以前,看书是因为其故事性,阅读是为了听故事。真假难辨也无妨。大学以来,焦虑贩卖,我觉得我要看书,是功利——我得有所获,我想要阅读能给我的一切能触碰的东西。现在,我想阅读能给我带来什么,快乐,和略带孤独感的宁静——一切我喜欢的东西。
我也不追问怎么样进行高效阅读了,我也不再刨查读书能让我有何特别,更不会急吼吼地求助必读书单。我想只是单纯喜欢阅读而已。“明明是醇香的米,却被当作了糠。还大言不惭地说一年吃好几碗糠。”这句借来的话深触我心,要记上很久都不够。
今天上午觉得疲惫,下课回宿舍就想上床去酝酿睡意,于是拿起看了很久的《小团圆》。谁知没有睡意,竟一鼓作气般把书看完了,“本书(完)”几个字提醒了我,想是反应过慢一样,缕缕难受才如烟起,愈来愈浓厚。我阅读前一向没做过功课,仅是兴趣来了就看书。我不了解张爱玲的生平,只早些时候看过其几本作品。倒是在初看《小团圆》生出了一些难读之感时去看过些许别人的评价。我也许不是一个好的读者,最初的心理大概是有些八卦的窥探,而越到最后,我觉得——我不了解她是谁,但我看得出她的渴望。
吃泡面时又准备开封新书下饭,心里想着看些轻松的,可是手刚碰到底层书架的《放学后》,满脑子都是悬疑和作者其他作品的人物,剧情,观后感,就只拆了封,书放回了原位置。索性在手机里找起先前所囤的书来,但看到序我就停下来了,我觉得我有话要说,我也觉得我需要消化上一本书。但其实也不是洋洋洒洒大篇大幅的观后感和书评,现在都还不擅长写观后感之类的文章,我只是可能会一两三句自己的主观宣泄。而我的消化方式也可能没有深度思考,仅靠时间淡化。我当然不觉得这好,但我就目前,也并不认为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