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141【第14回】|谈判的技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40351/49818f394eaa3a76.png)
吴敬梓《儒林外史》,现在读到第十四回《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前面说到嘉兴秀水县差役通过宦成抓了蘧公孙的小辫子,拟了一封举报信做局找马二先生。马二先生确实是个厚道人,一听说朋友有难,立即二话不说挺身而出。要知道,他可是个穷人,平时只能吃素,如今为了蘧公孙,第一时间拿出银子请差役吃起了大酒,显见对蘧公孙当初的厚待多有感激。
如今马二先生在酒店,边吃边跟差人商议如何替蘧公孙赎回旧枕箱。差人说宦成那奴才手里拿着一张举报信,就像捡到了宝贝,给少了肯定不愿意把“钦赃”交出来,最少恐怕也得两三百银子。差人的话术肯定是做了坏事还要留个名的,他说即使蘧公孙肯掏银子,还需要他出面吓一吓宦成——比如这事捅出去,一则对宦成无异,二则钦案官司从县里打到府里、省里再到部里,自己都要跟着出场做人证,纯粹浪费时间还没好处。差人的意思是,必须这样吓吓对方,再给他足够的银子,这事就算了结。
差人最后的话,当然是说这事原本跟自己无关,如今过来报个信而已,他也只想大家相安无事,但从蘧公孙这边来说,要做就得万无一失、不留后患,最终还是看马二先生决定吧。言外之意,就是钱要给到位呗。
马二先生毕竟是穷人啊,他摇摇头,说两三百两银子实在太多,且不说现时蘧公孙不在家、只能他马二先生来想办法,就算蘧公孙在家,做官的爷爷已经去世,家道中落之后也一时拿不出太多银子。
差人一听,这是哭穷啊,那得再使劲吓一吓。差人说既然没有银子,蘧公孙本人又不出面,那就不要耽误事,我把举报信还给宦成,随他去闹吧,跟咱也没关系啊。马二先生赶紧说,那可不行,你差人老爷跟他没啥关系,但我马二先生跟他是好朋友,眼睁睁看着不管,那就不是好朋友呢——但事情总要自己做得来才行嘛。
差人这时说了一句“可又来”,这话现代人不太理解,其实是古代白话里对自己或别人的话表示肯定或加重语气的意思,相当于“的确是”。差人说,“可又来”,你说的也有道理,这办法既要你能做的来,也要我能要做得来!
马二先生说,“头翁”啊实不相瞒,我在这里选书,书店老板包我吃住几个月,报酬不多也就几两银子,自己多少还得留那么一点点。那边麻烦你跟宦成说说,看能不能我这里垫个二三十两银子给他,他就当捡到的,把这事了结吧!
差人一听就生气,一生气就妙语联珠,成语歇后语说了一大堆,首先就说这不是“瞒天讨价,就地还钱”么?对啊,差人和宦成心心念念指望着两三百两,这边开口就是二三十两,预期相差太大啦。只见差人接着妙语联珠,他说这是“戴着斗笠亲嘴,差着一帽子”,怪不得都说这些“诗云子曰”的读书人不好讲话。差人又说马二先生就像“老鼠尾巴上害疖子,出脓也不多”,意思是不愿出钱呗,又说自己多此一举、不该管闲事。
欲知两人谈判结果,明日继续。
【原著跟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450万权重白金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