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
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每天脚载着我们东奔西跑,不知遭了多少罪,一双合脚的鞋特别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跟鞋被闲置进鞋柜,除非有重要场合,需要搭配衣服,偶尔会出一次场,但风光不了一时,便痛苦地一瘸一拐赶回家,立马换上拖鞋,释解脚的痛苦。
休闲运动鞋便成了平时的常客,十分受欢迎。偶尔遇到一双舒服的鞋子会爱不释脚,立马拿下。一旦上脚,便想一穿到底,不穿破不舍得丟弃。
我就有一双小白鞋,松糕底,软软的,特别舒服。有了这双鞋,我放弃了骑单车,上下班走路锻炼身体,越走越有劲儿。走路一多,鞋底磨得又光又滑,一遇到有水的地面,特别打滑,像溜冰样,几次差点跌倒。于是把它搁置在那,穿别的鞋,但走路时总会想起它的舒适。鞋还是崭新的,丢弃了挺可惜的,便打听哪有修鞋的。
经一朋友介绍,在一个胡同的家里,有一老人常年修鞋,便按她说的地点寻了去,挺好找的。
大门边挂了个大大的木牌,上面用毛笔写了“修鞋”两个大大的黑字。走进窄长的院子,靠门边的一间屋子的走檐下摆着修鞋的家什。
“师傅,修鞋吗?”“修”伴着一声有力的回答,一位老人穿着海军蓝棉衣,从屋里走了出来。“师傅,这鞋底磨平了,老打滑,能修吗?”边说我把鞋递给了老人,老人用那只又黑又粗糙的手拿过鞋一看说:“可以,鞋底粘个防滑的底就行了!”
我坐在老人放置在旁边的小凳子上,老人便麻溜地干起活来。先是拿出一卷一掌宽的黑皮带,薄薄的,一边是光面一边是平整的细纹,然后老人用挫刀把鞋底打磨了下,后用鞋比在带子上剪了2个前掌,2个后掌,又拿挫刀在剪下的皮带的光面上磨皮打光,便用502胶把皮带粘在鞋底上。因为胶特别粘,在粘合时,手也容易被粘上,老人一边紧捏鞋底,一边不断擦手。哪个地方不牢,便再粘,直到粘紧为止,防滑底被粘在前脚掌和后脚跟处。最后用锋利的修鞋把边修得齐齐整整,放在地下,完全看不到黑边才行。
不知不觉便修了半个钟头有余,老人一干起活特别专注,还带上了老花镜,修出来的鞋不特意去看,根本看不出来。
现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充斥市场,家里的东西常常是坏了就扔,破了也扔,甚至旧了也被扔掉。
回收行业渐渐盛行起来,像修鞋、裁补衣服、修补祸盆等这些手工艺人越来越少了,需得去那些小街小巷中寻觅,大多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在苟延残喘地维持着这些已被遗忘的行当。他们保着当年的节俭,守着一份手工艺人的坚持,在发挥着自己的那份光和热,真是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