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心情随笔忘忧社

不说年味儿说平安

2019-02-12  本文已影响37人  简远山人
不说年味儿说平安

今年,提不起过年的劲儿,全家,只关心一件事,老妈的安危。

腊月十八,放假第一天,我回家,准备伺候不慎摔倒胯疼而卧床近一月的妈妈,到家,妈妈却又肚疼难忍,村中医生怀疑是急性阑尾炎,建议立即住院治疗。

于是,下午就住进县医院,经过检查,确定是急性胆囊炎。接下来,一直到腊月二十四早上,在医院的七天里,老妈从走廊上的病床到十人间的病房再到二人间的病房,期间对妈妈病情的焦灼,对不同环境下的感受,对周围各种病人的痛苦和陪护者的感同身受,对有熟人能换病房的感恩,对医院的治疗措施的怀疑(经常从上午输液一直输到凌晨两三点甚至到四点多)……医院里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因着病人的苦痛而煎熬、好转而欣喜……妈妈没有结石,只是炎症,但中间却两度危险,因拉脱水而极度虚弱,因过渡输液而手脚肿胀,甚至出现昏迷……最终,我们选择出院。

到家后,所有人心情异常难受,妈妈不吃不喝。后来,请来了在县城开诊所的本村老中医,望闻问切,开出一方针剂,哥哥学过医,会打针,经过两天调理,妈妈精神有所好转,可以喝水,后来加上一些中药,几天后,妈妈可以喝面汤,吃面条,从几口到小半碗,奇迹般地好转……我们几个姊妹轮流照顾,从精心烹制一粥一饭,到夜间倾听一呼一吸。更重要的是,妈妈全身瘫软,不能自己行动,必须两三人一起帮忙才能下地解手,每时每刻身边不能离人。老爸也从哀愁转入积极地治疗,对老妈前所未有地关心:一粥一饭,必亲自过问,做了什么,吃了多少。一屎一尿,必亲自检查,量多量少,颜色变化……全家人齐心协力,尤其是我们姊妹几个,即使偶尔换着回自家,不在妈的身边时,依然寝食难安,日思夜想,不停询问,生怕错过妈妈的每一丝变化,食肉也不知肉味……

有谁从濒临死亡而又被重新救回的吗?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自己的懵懂麻木失忆外,更多的却是亲人们饱尝前所未有的抉择和紧张、忙乱、悲恸、莫名的恐惧又到每天都能看到一点点变化的惊喜的过程……最大的胜利就是挽救生命!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及时出院!最好的救治是请了中医,全家人都感激不尽的海英叔……此时,我后悔自己没有学医,儿子没有学医……

因为住院,对各种疾病有了深深的体验,人间疾苦,在医院里最为集中。医生,着实不是个轻松的职业。医者,必须有一颗“仁心”!最痛苦的病人,在最艰难的时候,眼巴巴地等着你为他排除病痛,一个一个,都很焦灼很烦躁很忧伤甚至很绝望,你除了得有高超的技术,还得有超级的责任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不能有丝毫过错。护士,也异常辛苦……过年,在住院病人及家属眼里,根本没有过年的欲望,随便一住,可能就得在医院过年了!全家因此不再说“年味儿”!病好了,出院了,才胜似过年!

因为衰老,许多接踵而来的事情不得不想。衰老,依然健康,无病无灾,真是万幸。衰老,如果生病,如果瘫痪,如果痴呆,各种老年病,得其一种,已是痛苦,何况多病同发?再加上临死的恐惧和失落复杂的心情……而死亡,又是一个所有人不得不面对却又一无所知无所经验无法求教的终极命题,身体逐渐消亡的过程,医生能总结所见,而灵魂从身体消亡的过程及去向,都是道听途说,没人知道,所有人的终极迷茫!佛教美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引领,也没人告诉你到底真相如何……人生的痛苦,在老年恐怕体验尤深!一处不得(děi),百处不遂,数月不起,苦闷难申,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无人替你,无人知你,只有自己“求生的欲望”和“良好的心态”,才能救自己!

因为陪伴,才知孝顺决不是口中言,所说所想远不如所干。必须是茶饭周到,精细入微,会做饭会伺候,会观察会劝慰,让病人得到很好的调养,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还不能多言,不能让病人烦,全身心投入到对病人的关注,体会病人的身心变化,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还要乐观,坚持不懈……怕妈寂寞,要好好陪她聊天,敏感的话题要避开;又怕被叨扰,对一拨又一拨前来探视问询的人警惕有加……一日惊扰过多,第二日就提心吊胆……可妈妈,一辈子只知道为别人着想的妈妈,被喂吃喂喝,从没有享受过如此“待遇”,直觉得让孩子受累,不停地说“唉!这可咋办呢?”“祸害!真是祸害人啊!”“啥时候是个头儿呢”……老妈啊,羊羔都知道跪乳,我们才报答您多少啊,是我们让您操心受累了一辈子,到头也没让您享住福啊……

今年是猪年,老妈的本命年。老妈叫平,年关却如此不平安。

今年,只有一个心愿:祝妈平安!早日康复!

不说年味儿说平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