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萨德,也顺便看清一下我们自己

2017-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吴先生的信箱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萨德事件近期热度渐渐褪去,无论朋友圈还是其他载体上义愤填膺的网民渐渐冷静了下来。

虽然这个事情其实才刚刚开始,还远未到事态发展的高潮,但是“按照惯例”,大家都把这事儿当成了一个过期新闻来处理,谁都不再提及。

既然冷静下来了,那我今天想说说这个事儿。不介绍萨德是怎么回事,不说该不该抵制乐天,更不鼓舞大家反韩,我想换个角度,来说说我的见解。

之所以想写这个,是因为几天前听说一个未曾谋面的朋友被骂了。朋友是做韩国代购的,在前几天这样的“风口浪尖”上,被骂其实也算挺正常的。可那些难听的话里,我被这样一句话刺到了。

“你也不看看现在什么形式了,你现在还敢卖韩国化妆品,你真是卖国贼!汉奸!”

我相信他是真愤怒,也很欣慰他的爱国情怀。可是他的潜台词里,分明就是现在大家很气愤,你不能现在卖韩国化妆品。以后韩国依然会用萨德反导弹系统来监视中国,可时间久了就习惯了,不气愤了,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卖了。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不是么?无论韩国日本美国还是菲律宾,无论多么强烈的愤怒,都会在短短几个星期内烟消云散,好像什么事儿都不曾发生。也不赖韩国人说中国人一段时间以后就不会抵制韩货了,因为我们确实如此。

我说了今天不是来重新煽动反韩情绪的,下面才是我真正想跟大家探讨的话题。

我们的性格为何如此?我的观点是,跟我们的地理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地理环境决定论最早是16世纪初法国思想家博丹提出的,后来在16世纪中期孟德斯鸠系统的总结归纳,提出了气候和地理因素对社会和民族精神的作用。

我也是这一论点的坚实拥簇。

所谓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直白的说,就是各个地方、各个国家的人往往是受当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来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

韩国日本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从战后的废墟里爬起,成为亚洲经济的主导,与他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不无关系。

拿韩国举例,百废待兴之际,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以极低的利息向国民“借钱”,在几乎毫无利益可图的情况下,韩国人排队把家里的全部的积蓄存入银行,绝不坐地起价。

韩日国民可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正是因为受地形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潜移默化的民族性格。

两个国家从古至今战乱频频,尤其日本,无论是侵略抑或被侵略的次数都不算少。当战争来临,受地形所限,并没有多少空间可供逃跑,久而久之,变形成了抗争到底、绝不后退的性格。并且极易团结一致,都是因为在战争中需要相互依存的结果。

中国上下五千年,发生的战争更是不胜枚举,可为什么我们的性格成了中庸、逃避,还不是赖我们的地形太过于广阔无垠。

东边发生战争往西边跑,西边发生战争往东边跑,蒙古人来了往南跑,日本人来了往西南跑……

所以同样是战乱频仍,我们的性格特征与韩日依然天差地别。

说完了我们性格的形成,再来具体说说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真正的抵制韩货。

我本人不买韩国车,是因为我知道韩国车不好,缺点太明显,性价比不高。我曾经问过自己,如果韩国车是性价比最高的车,在韩国如此无耻不要脸的情况下,会不会选择买韩国车呢?

我真的不敢说我不会买,因为车子开的舒心,愉悦的是自己,价格便宜,省的是自己腰包里的钱。我为了爱国选择了不满意的别国的车,并没有人为我的高尚买单。

我相信这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思想。你不买韩国化妆品仅仅是因为你是大老爷们,你用不着化妆,也不用指着靠韩国代购养家的人来进行义正严辞的道德绑架。

这就像我们当年抵制不了日货,因为日本人在某些方面的产品真的太好,让我们很难放弃。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哈韩,可是这又怎能怪的了孩子们,是谁导演了这一切?

上世纪90年代在香港电影和内地电视剧的带动下,我们的文化产业一度成为亚洲的骄傲。《还珠格格》不止国内热播,更是被韩国引进,在黄金档播放,一度收视率遥遥领先其他节目。

可接下来韩国政府的反应是,为保护本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将《还珠》由黄金档改为午夜档播出。可即便如此,收视率依然高居不下。后来韩国政府在《还珠》第一部尚未播放完的情况下,放弃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果断停播。

有时候盲目的排外和保护自主产业未必正确,可是通过停播《还珠》,可以看出韩国人保护自己文化产业的决心。

那么,当中国各大电视台被韩国电视剧瓜分收视率的时候,当我们的网站上,中国的综艺节目被韩国完全击溃的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做了什么?

是唯利是图,是只要能保证收视率,哪管什么三七二十一。

当韩国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如此受欢迎,编剧们导演们电视台们,丧失了自己的一点点底线,使出极尽模仿之能,只求赶上这一股“韩流”,好好的捞一笔金。

某些卫视更是无耻之极,所有的综艺节目必有韩星,所有的电视剧必有“哈韩”类型的小鲜肉,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们真是没救了,可播出这些节目的,可不是这些孩子。

当国产电视剧还在上演着连韩剧都不屑于上演的烂俗剧情,我们还有多少人要看?

当综艺节目完全是照搬韩国可是又模仿成了四不像,我们还有多少人要看?

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里,我想问问那些痛骂青少年哈韩的网民,这事儿是孩子们的错么?你不买韩货也就仅仅是你刚好不用而已,也没必要借助痛骂别人显示自己的高尚。

好在广电总局至少开始了“限韩”的举措。广电总局干过无数脑残的事儿,这件绝对是难得正确的事情。且不说保护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小鲜肉”文化也的确在歪曲着青少年的价值观,至于“限韩”能持续多久,能有多大的力度,似乎现在还只能观望了。

说了这么多,当然不是为了给“哈韩”族辩解,也更不是痛骂国人劣根性。既然是我们几千年来因为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形成的性格,我们就更需要反思。韩国人的确可恨,可是在我们丧失理智前,是否应该从上到下的进行一次反省。

我们的教育又是否培养过我们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韩流侵袭青少年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又在何方?

我知道我们这次还是无法彻底抵制韩货,一如当初无法做到抵制日货。但,我们可以少一些愤怒,多一些理智;少一些冲动,多一些责任。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的教育真正能教会孩子们民族责任感,当我们的政府不会为了利益丧失底线,那我相信,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就会重新回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