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区块链的渐进性关系
一、货币发展史
货币便利了人类跨地区的物品交换,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货币的发展体系从诞生到现在,按照货币的外在形态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这4个阶段分别是物物交换时期的实物形态阶段,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阶段,轻易便携的纸币阶段,以上三个阶段,货币存在的形态都是实体货币形态,货币的价值载体都是实物。进入现代之后,产生了计算机,计算机帮助货币脱离实体形态,进入货币的第四阶段——电子货币阶段。第四阶段的货币价值载体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变成以数学、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抽象事物作为价值载体。
1.1 电子货币
数字货币的技术研究历史可追溯到36年前,1983年密码学家David Chaum,发明了盲签名技术,提出了应用于小额支付e-Cash,但是e-Cash的缺点在于过于依赖中心化机构,最终失败。1997年,计算机科学家Adam Back,发明了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提出了应用哈希现金(HashCash)解决DoS攻击问题。1998年,Wei Dai将PoW的思想引入到货币体系中,发明了首个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B-money,但是缺点是没有提出设计手段。在这一阶段数字货币,高度依赖第三方信用担保系统,价值体系依托在中心机构。2008年密码学者中本聪提出比特币,货币的价值体系不再依赖于第三方信用担保系统,不再依托在中心机构 。
1.2 数字货币
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不仅涉及到编程,而且涉及密码学、博弈论、经济学原理等领域的技科研成果。2008年至2014年,各个领域人士关注比特币的金融属性,自2014年开始人们的注意力转向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银行业、网络安全、供应链管理、联络与物联网、慈善业等诸多领域。所有跟信息(医疗健康、教育、通信、慈善公益、社会管理)、价值(包括货币、数字票据、IP版权、共享经济、物联网等)、信用相关的交换过程,都可以将业务模式架构在区块链技术上。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
通过全球区块链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虚拟货币凭借着节点分散化、系统稳定性、安全可靠等特性,降低了跨地区交易成本。正是基于虚拟货币这些优点,形成了如今交叉学科对区块链的研究力度、交叉领域对区块链知识体系的构建。学者们纷纷从底层计算机技术、政府法律监督、商业场景应用等角度开展对区块链的探索,尝试将去中介化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医疗、商务票据等多个领域,以降低社会的信任成本。
2.1 技术原理
区块链技术与分布式应用系统技术本质相同,分布式应用系统由多个处理器构成,关键在于如何使各个处理器的进度一致,即如何在不同系统间将信息实时同步。在分布式无数个节点的环境下,如果采用实时同步的方式来调用信息,花费的代价很大。传统处理一致性问题的方法有两段式提交、令牌环、时间戳等。
计算机体系中分布式系统将节点分为诚实节点与作恶节点,在这种假设下,分布式系统通过考虑信息安全问题,考察开展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实际应用时,系统如何按照预期运行。分布式系统的节点合作、背叛关系,与博弈论中的决策者关系相同,但是博弈论的方法更切实可行,在博弈论中不再区分诚实节点与作恶节点,博弈论中假设每个节点在考虑其他节点的决策后,节点都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努力进行决策。博弈论在制定规则时,会考虑参与者的各种行为,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不再依赖于参与者是否诚实,如果采用合适的规则以及激励机制,就能有效制衡博弈的参与者。
2.2 技术价值
区块链技术是各个账本共同记录相同信息,可以称为分布式账本原理,本质由参与系统建设的各个节点共同对账本进行记录,所有节点验证其他节点交易的可靠性,在跨境支付等领域提升交易结算的效率、降低成本。通过研究委托权益人证明共识算法(Delegate Proof of Stake,下文简称DPoS),围绕资源分配这一难题,结合博弈论相关领域的研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困扰区块链节点的利益分配问题。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在学术上,本课题对于发展金融科技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应用上,本课题对于提高完善区块链经济模型具有可实操的理论意义。
三、小结
货币演化的趋势是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技术与经济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