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打造适切学生的课堂 ——一次公开教学后的反思
说起以生为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但是,教学中如何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天前,在工作室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四年级音乐课《春游》。课后虽然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但我感觉还有很多遗憾之处。细细反思整个过程,究其根本,我在“以生为本”的问题上处理得不够好,那就让我用文字的方式来反思一下吧!
在心理变化上——
我执教公开课时所选的班级是四(7)班。在平时的教学中,四(7)班是我任教的几个班级中纪律最好的,且学生们思维很活跃,发言也很积极。我满以为在公开教学时,学生肯定可以表现得很出彩,结果在上课时,学生们却一反常态,对于我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总是少有人举手回答,发言很不踊跃,显得有点冷场。
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1.学生心理比较紧张。由于到了一个新场地上课,后面又有很多老师听课,学生害怕出错,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以前在别人执教的公开课上也见到过,但真没想到会发生在我的课堂上。2.在课堂的前半部分提出的问题中,有两三个问题可能相对本班的学生学情来说,有点难度,导致学生们出现了发言不积极的现象。
对策: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学生离开了熟悉的课堂环境,在一个众目睽睽的陌生场地中上课时,教师要有合适的办法调试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是在上课,真实参与就行,并不需要刻意表现给谁看。
在问题设计上——
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提出后,没有得到学生积极回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有的是因为不理解我的用意,心里拿不准而不会说,有的则是因为不敢说。
问题一:你能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八六拍的强弱关系吗?
当学生初步感知并了解了八六拍之后,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学生有一瞬间的愣神,仿佛一下子想不到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表现?课后有老师建议,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关身体音响的动作库,便于学生选择并创造。
反思: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是的,学生很难在少有训练的基础上,在短时间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身体动作。同时,也提醒我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注意锻炼提升孩子们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切不可到了公开课上,才想到让学生去创造、去表现。
问题二:老师是在哪里敲响碰铃的?
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我一边哼唱旋律,一边在每个乐句的开头加入了碰铃的声音,并请学生思考:老师是在哪里时敲响碰铃的?结果回答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看上去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表述自己听到碰铃声时音乐的具体位置。
反思:对于一个不懂得音乐结构,不懂得乐句概念的孩子来说,在没有出示歌谱的情况下,仅靠听觉是很难准确地表述出这个答案的。
问题三:在四个乐句中,哪一句的旋律与其他乐句不一样?
当学生了解了本首作品有四个乐句之后,我紧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哪一个乐句的旋律和其他乐句都不一样。
反思:事实上,学生仅靠听觉来回答这个问题,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本首歌曲的单个乐句较长,都内含有两个小乐句。当老师唱完一个乐句,唱到下一个乐句的时候,学生可能已经记不住前面的内容了,也就难以进行“乐句旋律是否相同”的比较。
对策:提问是一门艺术,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能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以我现在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水平,这个问题能不能回答出来?常常是我们老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在学生那里,却往往难以回答。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思维能力为本,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而不是让他们望而生畏。
在整体把控上——
从时间分配来看,整节课前松后紧,整体有点失衡。因为前面的“意外”较多,导致时间就在我反复引导和纠正中不知不觉地流逝了。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我刚刚完成了歌曲的教学,后面还有两个预设的环节没有进行:一是拓展欣赏,二是相关音乐人物和体裁介绍。我不忍割舍,就硬着头皮匆匆教完拓展欣赏部分,后面的相关知识介绍就只能一带而过了。
反思:当我们在教学时,遇到某环节跟预想的情况不一样时,是多花点时间解决好,还是留点遗憾以顾全整体大局?以生为本,是否就意味着课堂上要任由学生去讨论,教师需要处理好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难点,而不顾及教学时间和整体课堂的节奏?
对策:我想这个问题可能很难有标准答案,具体要看当时是何种情境?何种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不可动摇,难的是把握其中的平衡和尺度。如何详略得当?如何相得益彰?这也正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技巧。
当然,除了上面的问题,我还有以下的反思:
1.我在唱歌时一紧张就好像要吞气,气息总是不够用,想要上出更好的音乐课,歌唱基本功还需加强。
2.在遇到学生启而不发时,我的应对还是有点仓促和僵硬,还不够智慧和从容。
3.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背诵重要的过渡语句和关键性的知识讲解语句还是很必要的。
4.在教学标有升记号音符的唱名时,粗心大意的我没有按照柯达伊教学法把“#4”唱成“fi”。一大失误!
5.过于自信。过于乐观。过于自满。要谦虚,要认真,要细心。
6.公开课要多听,多练,多上,多评,多悟……
……
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真的很多。以生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理念的层面,重要的是全方位地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感谢这节课,也感谢同行们对我的鼓励和建议,让我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不足。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带着以上的思考,我将继续努力,永远行进在追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