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规划管理原创文字集

【“钝感力”的诠释】

2018-08-03  本文已影响166人  兴时态_198812

【“钝感力”的诠释】

【“钝感力”的诠释】

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有益的钝感力。

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一般来说,提起“迟钝”这个词,人们头脑中联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实际上,“那个人好迟钝”和“那个人很敏锐”这两种评价,可谓是天差地别,如果听到别人议论自己反应迟钝,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

同时,人们口中有关钝感一类的言词,也都带有明显的贬义和否定的成分。

然而,如果把迟钝这个词的理解范围稍稍扩大一些,扩展到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考虑,那么反应迟钝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友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情,距今约有四十年了,那时友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作家,加入了已故的由马赖义先生创办的一个名为“石之会”的文艺沙龙。

这个文学沙龙聚集了一批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曾经获得过主流文学新人奖,或曾为直木文学奖或芥川文学奖候选人,但最终落选的尚未功成名就的作家。

若是依照相扑级别来算,则属于刚刚上榜的一级力士的那一档。

这个沙龙中,有一位友认为最有才华的名叫O的男作家也是沙龙的成员之一。他那时就已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了,只要读了他的作品,其才华便一目了然。

然而,因为当时大家都是刚刚入行的作家,所以不可能有多少稿约。

多数人都是按照编辑们“写出好的作品来了,请拿给我们”的吩咐,创作一完,就送往出版社。

对于这些“毛遂自荐的稿件”,编辑每次几乎都是“那么,我读一下”这句话,然后就杳无音信了。

等得不耐烦了,就主动打电话问编辑,得到的回答还是老一套,不是“这篇稿子还不能马上刊登”,就是“这里、那里需要修改”。

尤其是当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遭遇退稿的时候,那种打击之大,常会令人变得非常消沉。

当然友也有过同样的遭遇,在那种时刻,只能靠说“那个编辑根本不懂小说”“发现不了我的才能,真是一个糟糕的家伙”等等来安慰自己,同时跑到新宿便宜的酒吧,埋头喝起闷酒。

说起来,那位天赋不错的O先生,也有过被退稿的经历。

“那个对小说一窍不通的臭编辑……”友那时以为他也会如此装模作样地抱怨一番,然后借酒消愁一阵子,不久便又会重新燃起创作的欲望。

然而,O先生高于他人的才华,以及极强的自尊心,使他受到的伤害更深,于是便没有那么容易振作起来。

友和他曾有一些交往,可就算友打电话招呼他:“你在忙什么呢?”他也只是无精打采地回答一句“哦……”,根本不知道他想说些什么。

“你不用在意那些”,友劝解道。

“嗯……”他仍然只是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友这才明白了他所受打击之大。友去他的住处看他,他不是挠头就是叹气,一副阴郁黯淡的神情,根本没有创作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

那时友深深体会到,没有比那种多少有些才华,但自尊心过强的家伙,更令人担忧的了。

正是由于以上情况,就算编辑打电话过去,也得不到想要的信息;由于创作没有进展,编辑便难以再打电话询问,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如此一来,O作家慢慢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后,在文坛的主流杂志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他在文坛上消失了。

每当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各种思绪就会涌入他的脑海,不过最后都会归结到钝感力这个词上。

友跟我说了心里话,O先生性格天真、敏感,容易受伤,又因才华出众,故十分自信,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其所受伤害也很大,会因消沉而难以东山再起。也就是说,他恐怕是一个“文学路上的少爷”。

的确,像他那种性格的男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处于周围掌声不断的境遇中,他的才华也许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路顺风的话,O先生没准已经成为大作家了。

相反,风向一旦发生变化,O先生恐怕就难以及时调整好心态,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的时间太过漫长,结果失去了重整旗鼓的机会。

在此,我重新认识到的是,人们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

其实,这种事情不仅仅限于文学的世界,在演艺界、体育界,还有在各种各样的企业和公司工作的白领也同样如此。

【“钝感力”的诠释】

丁俊贵

2018年8月3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