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关于获取知识
有些同学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授的材料背的滚瓜烂熟,这不是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不会促进智力发展,这类学生在老师头脑里是非常头疼的一类人,他们看起来非常勤奋,但是成绩却不理想。学生应当达到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教给学生借住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最近在家的线上教学,单位准备开展线上教学微课大赛,不知道为什么得到这个通知,脑海中就立马浮现一节课《万以内数的读写》,刚好此时正在读此条建议,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迁移在四位数的读写方法上,是我要教给学生的。另外还要找到那些初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但是又有因果联系的“交集点”,即四位数中间含0的数的读法,如4007,到底读:四千零七还是四千零零七,是本节要掌握的难点,也是一个交集点,正是这个交集点可以产生疑问。
怎样才能做到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新知识呢?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你就成功一半。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备课上从交集点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交汇点,因为正是这些地方才会出现疑问,而疑问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也就是想方设法用交集点去激发学生的疑问。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教师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哪些东西保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当然没有现成的可供参考,完全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在这里就有一个获取知识的步骤:第一教师找到交集点—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让学生借助以往知识去解答疑问(即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把所有学生喊起来回答问题,要使所有学生都思考、都在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苏氏的做法是一旦引起疑问,就自己去讲解教材,而不喊学生去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防止打断学生的思考。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老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学生按照它自己的路子,从脑海中抽取所存储的知识。如果学生意识中某个地方是空白的,教师还必须补充讲解,如果学生没有脱节、空白现象,那么教师就只做简短的讲解。
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称作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自己知识仓库的“清点”,也就是对知识的运用、巩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