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目的
人为什么要写作?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认为,写作源于孤独。
社会变化万千,人们原以为彼此的沟通就可以让一切变得自然而舒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人们面对无所适从的焦虑,亦或是强烈的孤独感像高压水枪般飞快的向外喷射时,拿起笔将那些内心深处的想法沙沙作响的流于笔端,落于纸上,或者迸发出其他什么色彩斑斓的创作灵感,焦躁不安的情绪也会随着创作过程的渐渐行进慢慢的缓和下来。
写作的自由。
作家伍尔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写小说,一定要有钱,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稳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支撑一个创作者安心的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或许她写作的那种状态是非常纯粹的,不会在创作时为读者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作品而忧虑,能够按照自己的感受自然的创作,就像是每一部作品都是自己的骨肉那样真实。或许正是源于这种创作的自由,伍尔夫才能在创作上获得巨大的快感的同时,也让读者为之肃然起敬。但是这种创作的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显得弥足珍贵。
写作的扭曲。
从古至今,写作都在从一个侧面反应着一个人某个阶段的心理生活状态,倒映着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正是由于读书教育阶段某些功利性的目的,大多数人对于语言的表达显得过于浓墨重彩,好像如果文章写的过于性冷淡,是难以让阅卷人高潮,随之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的。因为在短时间内被所谓的阅卷人称为“文采”的东西,正在慢慢的训化一个人的表达。
那些简单而纯真的东西,被长时间的气吞山河实则假大空的语言结构渐渐吞噬的所剩无几。由此突然对这种所谓的“应试技巧性”的东西异常反感,虽然一路走来一直饱受其深深的迫害。
像什么“一个月教你成为写作大神”、“十五天让你精通****”这类的东西,无疑是在挑战人们的智商下限。虽然这种标题看似充满吸引力,并且会有大量的追随者,但是这些水中月镜中花式的隔靴挠痒,终究是活不长的。
写作的快乐。
世界转的太快,人们对快感所需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几十秒一个低俗恶俗的段子就可以让人为之捧腹,为之倾倒。当然,写作这种充满孤独感的行为仿佛就变得越来越陌生。但是回过头来会发现,还是那些长线条慢节奏的世界文学经典,在人体内潜滋暗长,慢慢塑造着一个人语言表达的整体结构。
当这些被经典浸泡过的思想形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字落在纸上,那种自由写作的快乐,像电影《归来》一般,虽有些许令人惋惜慨叹的情节,但是即使世界转的再快,也没有让人忘记什么是忍耐和等待。
写作是一种缓慢的修行。
就像作家木心所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写作,是一个人一生需要为之倾心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