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而立”的三十岁搞乱了人生
“三十而立”这个成语已经记不清是几岁的时候就听过了,因为文字太简单,顾名思义就把它理解为:人到了三十岁就应该成家立业了。自认为理解对了,也从未去查过它的出处和解释,而且似乎大家都是这样理解的。
这是一个具有神奇力量的成语。因为当你越来越接近三十岁的时候就会越来越频繁地想起这个成语,它甚至能让你不安、失落和迷茫。我就是一个因它而迷茫过的三十岁失落男子。
就在这快要越过三十岁的时候,我想为这迷茫而失落的一岁在简书上留下的文字。于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查了一下“三十而立”的出处与解释。然后,我感觉自己疯了!孔子什么时候说过三十岁要成家立业?自己居然错了三十年!他居然是这个意思。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进一步理解,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以上解释内容来源百度百科)于是我又搜了搜简书上关于三十而立的文章,似乎大家都像我一样理解为三十要成家立业了。
对于因为错误理解进而带来的人生困惑,突然感觉到莫名的好笑。三十岁的失落和迷茫,大多来自对自己事业和生活的不满意以及对他人成功的羡慕嫉妒恨。总感觉自己好像家未成业也还未立,而三十岁这个梦魇般的年龄就要来了!如此这般地着急和无奈,人生怎能不迷茫!
若按孔子原意去理解,似乎自己把三十年的岁月都活错了方向了,尤其是后十五年。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系列的话,是孔子很自谦地表达自己在学习、理解和运用周礼的过程。十五志学,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而不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关于孔子的话与解释来自百度百科)
那么按照孔子的意思,结合我们这个年代来说,也就是说从十五岁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在三十岁的时候应该对世界有自己成熟的看法,有比较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和理想。而经过世事的磨砺,到了四十岁能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追求。到了五十岁对于成败得失能看得更淡,六十岁对于是否对错成败得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到七十岁做事能更加全面周到。但是对于这个年代的我们,似乎最不缺的就是梦想,然而最缺的也是梦想。我们真的很缺一个用一生去追求的梦想,也缺一个坚定的生活态度与原则,还缺一份为梦想追逐一生的勇气和执着。
迷惑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都在迷惑。三十年的岁月过去就过去了,可惜不可惜它都已经过去了。
在这个三十岁的冬天,我用了一个月时间准备了四门课程,然后去参加了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过线应该不是问题,就是英语分数不是很有把握。我把这件是作为了我人生承上启下的一件事。我用尽了全力突击了一个月,考完最后一门感觉身体都虚脱了,就算面对高考我也从未如此努力而认真地学习过。考试的成败对于我来说意义并不大,重大只是这件事本身。我用三十年最后一段时间的努力告诉自己和世界:前三十岁我只是活着,而自三十岁后,只要我还活着,那么我就在追逐梦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