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代书法论文选-赵壹非草书
开始读历代书法论文,较早就知道东汉年间赵壹的名声,知道是当时的非主流愤青。他的《非草书》很出名,但凡书法史,都要提一笔。
今天打开一看,觉得除了文采好,基本是胡说八道。基本上重点就在强调写字没有多大的意思,也就我们现在话来说挣不了钱,当不了官,养不了家,但给人以自闭疯狂之感。持实用主义的态度。其中谈到写字没用,那么他可能不知道人对艺术的自然的必然王国的追求是多么好的一种事,他其中说的有几句话形容人耽于书法的状态,写的非常好,用意本是讥讽。
他说: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庭,不惶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角思)出血,犹不修辍。形容可以说是入骨三分,当然也可以见这个姓赵的家伙,他的文采之好,但是我想古往今来真正有志于书道者也真的是这种样子,被他刻画的活泼泼的,让我们想见,岂不戚威然有同感焉。十天写坏一只毛笔,一月写完几根墨条,衣服袖子变成深色,嘴唇都被染得乌黑,在房间里边跟大家待在一块儿,竟不吹牛,以手画地,以草书墙。手有血泡,磨折出血,但有闲暇,始终在那儿练习书法。
但人总有一种爱好,不管是游山泡澡,玩水垂钓,我想总有一种痴,而这种痴之存在可以为情,可以为书法,可以为游山玩水,可进入其中,达微醺之态。
这几天给学生讲到丰子恺先生后期散文,1972年左右那个时候,因为有着宗教信仰,是佛教居士,先生作为翻译家,散文家,又是音乐家和书法家,自然也是非常好的漫画家,名声既响,遭逢更悲。在这个时候已被视为人民公敌被批斗,绝对不能公开发表作品。而这个时候他早上五六点偷偷起床,在抽屉里边留下33篇《缘缘堂续笔》,我们现在看一下,依然觉得唇齿留香。
为什么要发表这些,写这些,明明知道不能发表者,也就是一种瘾,一种痴,一种耽迷,不论发为画、为书法、为文章。老先生后于75年去世,死前受侮辱自然甚大,但我想写这些文和想及这些文,一定给了老人家莫大的慰藉吧。我们看他最后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回忆,出语多宽厚慈祥。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实际上这是他的“手痒忍不住,往事历历上心头”的自然状态。所以说读书人读几本书,写几个字乃是自然之理,我记得书法家寇克让先生曾经说过,学中文的人有诵读的功夫,而写书法的人有抄写的功夫,谁都不要看不起谁。
当然现在中文系还有没有诵读的功夫,我们表示怀疑,书法家泰半只剩下拍马屁,发神经的功夫了,我们看现在的诸多艺术领域也都是这个样子。很多艺术家装疯卖傻,实际只是在另类的炒作,出于一些龌龊的心思,不可见人。那么这并不是艺术的茂盛,而只是私欲的膨胀而已,让我们为此同发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