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是用来走路的
学校开辟了一片劳动基地,名曰“剑声百草园”。
基地最初的打算,种菜种花,目的之一让学生体验劳动,切合当下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吻合“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二来让老师学生有劳动收获的同时,满园应季而开的鲜花,美化校容校貌,增强的校园的观赏性。
这样的初衷,当然是好,师生共同劳动,既丰富了师生的物质生活,又获得美的享受。然真正落到实地,老师们“现实”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放眼望去,基地里,除了菜,还是菜……花呢,籽发了,但不见开!
本学期,我班分得四块地,兴许是学校执拗不过老师的“任性”,种花一事也没强求。
花籽也分放了,种与不种,全凭个人意愿。不解的是,却地里的蔬菜品种作了规划,说是考虑人士的观赏。
我查看学校的规划图,发现我四块地,全被要求种菠菜,当时我就提出疑义,群里奉上一句话: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许久,群里不见回应,直觉告诉我,这算是默许了。
接下来的播种,我学着任性了,向黄老师讨来生菜籽,白菜籽,还要不知名的菜籽,一并种上。
周六母亲整理完菜地,又撒上了家里的香菜籽,芹菜籽,还有茼蒿。
四块种,预留一块种大蒜。
种播上了,问题也来了,生物学上讲,种子发芽需满足三个条件,阳光,空气,水。而今年罕见持续的晴天,让原本就缺少水源的基地,增添了取水的难度,最终学校为方便取水,在基地南北两侧,各挖一口池塘,再通上自来水,我班菜地“得天独厚”,与池塘相隔仅一畦地,省力,但我信奉善始善终,从不省工,无论如何,也要挤出时间照看菜地。
如今半个月过去,菜地已是生机盎然。
每天上菜地浇水,满眼青绿,也难免不去比较:白菜长得慢,芹菜生得稀,大蒜居然还没发芽……水也浇了,肥也施了,眼前的景象,与预期相去甚远,平时上超市,一手付钱,一手收菜,小小一把,花了几元钱,心里估摸贵,叹城区无地可种,如今体验过种菜,才明白种作的不易,菜农的辛苦,或多或少也理解贵有贵的道理,贱有贱的缘由。
人一旦有体验,才有真正感受。
记得有一回,我带领六个学生在我家包饺子,好几个孩子是第一次揉搓面团,又是在老师家,大家兴致很高,但包出的饺子,真不敢恭维,圆的,扁的,没几个成型,出锅盛碗,大家相互打量着各自碗中的“四个像”,一个个开怀大笑,我问,好吃吗?佳诺说:自己包的,哭着也要吃完。
听着孩子的话,我笑了。
我在想,作为家长,与其与孩子讲一百遍“珍惜粮食”的道理,不如让孩子饿上一餐,或者让孩子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一顿饭。
可现实是,家长“不放心”,有意无意促成了孩子的“不省心”。
就说放学接送吧,我所居住的小区西门,与剑声小学大门正相对,两个院子只一路之隔,就地理位置而言,小区算得上顶级学区房。
但恼人的是,每天临近放学,整条路上满满当当塞满各势电动车,人群中绝大多数为爷爷奶奶,老人家无视塞车挡道,一个个翘首等待放学的孙子孙女,我呢,只得耐着性子,电动车改为脚动车,一边招呼着爷爷奶奶,一边见缝插针在人群中“蚁行”。
事后,我总也忍不住嗔怪大爷大妈:吃了饭操闲心,想当年,我们小时,谁接?刮风下雨,满身湿透,没什么大惊小怪,晴日尚好,一村小伙伴,邀约而行,路上谈天说地,你追我赶,也不失童年的一大乐趣。
现而今,如果说路远人小,接一接,还情有可原,我实在想不道,我居住的小区,也有不少老头老太太,也混入人堆凑热闹“接孙子”放学。
孰不知孩子的身体生来是需要用的,而不是贪图享受,有句话说得好,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我想告诉好心的爷爷奶奶,脚,是用来走路,不要让您的好心办了“作贱”小孩的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