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大历史,还是中国史纲?

2017-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jack0130

李逵还是李鬼?这是个问题。

前几日跑到图书馆去借书,无意中瞥见一本叫《中国大历史》的书,原以为是黄仁宇写的那一本,从书架上拿出来一翻,为另一人写就,叫张荫麟。翻看了作者简介和自序,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清华文学院四大才子”,吃了一惊,自己孤陋寡闻,连这位史学天才都没有听闻。图书馆中的《中国大历史》有上下两册,上册为张荫麟著,下册为吕思勉著。“还是先借上册来看看罢!”,心中忖道,现在这世道,对出版商的品味和良知总是有大大的问号,书名就已有李鬼之嫌。

借书回到家,翻了几页,单看自序,文笔之美妙精湛,已令我陶醉。赶忙在网上搜了一下张荫麟其人,果然得到众多大家美誉加惋惜,原来张荫麟先生竟是英年早逝,惜呼天妒英才!其为人称道之著作,为应当时教育部之聘而编撰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史纲》,以下为从网上摘到的张先生愿意提笔写《中国史纲》的缘由。

先生一直不满当时的历史教育,说教材无穷无尽地排列着名字和史料,让青年人“被迫重温再温可厌倦的一套杂凑的机械的史实”。因此这本名为《中国史纲》的课本既不重考证,也不引原文,而是用“讲故事”的笔法来“画”历史。

查阅先生的简历自此,已是诚惶诚恐,《中国大历史》一书虽未见述及,但从自序行文,当非伪书,定当认真拜读。展开书卷,此书每一章节都有明确的主题,因近日正好与小儿述说左传故事,已经谈到晋楚的关系,而此书中恰好有“晋楚争霸”一节,故先翻到此节,看个究竟,短短五页纸,令吾拜服,叹为观止。我只以我之陋见,谈谈我所感受的书中精彩。

文史的天才,文笔的精妙自不必说,但我仍忍不住摘录一二,此书的文字为白话文,但行文间融合了文言文的许多词语,整篇读来,既流畅又形象地描述了晋楚争霸的过程和其中的逻辑关系。如果一些词语换成了现代文,不仅篇幅变长,文字亦逊色不少。而先生行文中的画面感和灵动感,令人过目不忘。

比如写晋献公扩充疆土,“远蹠到大河以南”,联想到“高掌远蹠”一词,一种开拓疆土,舍我其谁的气势扑面而来;说到晋楚的大战,“但这(晋楚)的四次大战只是连绵的兵祸的点逗”,连绵和点逗,战事的频繁跃然纸上;本章最后一句”新进爆发的吴国已蹑在它脚后了”,一个“蹑”字,写出了吴国韬光养晦,不动声色地发展自己,迅速地崛起了!

春秋历史让人抓头的地方,就是各诸侯国打来打去,你方唱罢我登场,读着读着很容易迷失在“绵长”而“点逗”的战乱和弑君中。先生在文中对晋楚之间的恩怨,提出了一个“晋楚争霸”的公式,使晋楚”八十多年的国际政治史”,井然条理,成为一种格局的循环。读之使人“提纲挈领”,达到把厚书读薄的效用。

本章中夹杂的议论,充满真切的情感和人文的情怀,从一段议论引出宋国华元弭兵的故事:

”难道人类共有的恻隐心竟不能推使一个有力者,稍作超国界的打算吗?......"此段读来,澎湃激昂,掷地有声!不由得使我想起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一节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做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做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

掩卷回思,追溯我求学期间的片段,笃定认为碰到一本好书和碰到好的老师一样的重要。就像对历史的学习,“满书堆砌的年代和事件,犹如海洋中的座座孤岛,渺小而无趣”。历史课担当的责任,绝不只是对历史事件脸谱化的了解,它更应是一扇了解我们先人的思想文化,去糟粕取精华的大门。近年来,关于历史的通俗读书越来越多,相比从前可是有趣得多了。但多也有多的烦,在鱼龙混杂的图纸市场,给小朋友挑书买书,也成了家长的功课。

比如这本书:《中国大历史》,如此精彩的历史书,怎会没有在张先生的著作里谈及?我有些不甘心,又开始相关的搜索工作。经过一番查证,我发现这本书果然不是李鬼,而是真正的李逵,他的原名,就叫《中国史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