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
青云之路
永乐十九年,于谦二十三岁,乡试中举,登进士第。此后,在京城会试中,其顺利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御史。
宣德元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
宣德五年,明宣宗任命其为兵部右侍郎,并派其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这时其仅有三十二岁,位居正三品。
之后受朝中杨士奇、杨荣的赏识,离开京城,开始地方官生涯,共计十九年,期间未辜负三杨老臣的信任,工作兢兢业业,威望很高,老百姓也十分尊重他。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练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高光时刻
临危受命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后,二十万精兵所剩无几,面对也先为首瓦剌大军再次入侵,朝堂动荡,朝臣们开始动摇,建议南迁。
于谦正义凛然,以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迁都,大事必不可挽回,并当机立断以“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之决断震慑朝堂,为此朱祁钰将防守北京的重任交给于谦。
稳定内部
于谦等人针对当时的危急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诛除宦党,平息民愤。
其次,文武百官请皇太后改立监国郕王为帝,。遥尊被俘的明英宗为太上皇。拥立朱祁钰即位,为明代宗。
再次,举荐人才,调兵遣将,妥善安排。启用原大同副将在“土木堡之战”中战败,单骑逃回被贬官下狱的石亨。
同时,另以名将指挥京城的火器部队、骑兵部队和镇守大同、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关口,并严惩了一批贪生怕死、玩忽职守的将校。
改革了军制,把传统的“三大营”改为10个团营,使其更加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经过一个多月的整军备战,明军兵精粮足,士气大振,严阵以待。
作战部署
明代宗专门下令,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营将领皆接受其节制。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于谦有先斩后奏之权。这样于谦就担负起了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的重任,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又便于统一部署,共同抗击瓦剌于谦升任兵部尚书。
于谦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将领,同时从各地调来兵力,日夜赶造武器,装备军队。在北京周围布置兵力,严把九门。注意日夜操练军队,迅速地提高战斗力。随后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部队也陆续赶到。于谦严整军纪,并选拨新进将领操练军兵,分守九城,并命令边防部队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隘。
这样,逐步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
后勤保障
于谦上任后,吸取土木堡之战的失利,将后勤保障做为重中之重,实行正确的后勤方略,从人力、物力、财力着手:
在人力准备方面,着重整顿、充实京军。为了迎接战斗,重组京军。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来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22万多人,形成了兵力数量上对于瓦剌军队的优势。并派监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员,前往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员,进行应急训练,以备补充。
在武器装备的筹措方面,一方面命令工部加紧赶制,一面将南京库存调入北京,补充守城部队。还派出人员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头盔等,并更换了明军的战服、军旗等。
在粮食储备和运输方面,他采用了一切措施运粮,除官府征用的500辆大车昼夜运粮外,还动员百姓及官兵的家属、亲友自备车辆前往通州运粮,并重赏运粮之人,把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京城并储备起来,从而使军心大振,也稳定了民心。在此基础上,于谦还下令,官兵皆预支半年禄饷,众从皆欢呼雀跃。
发动群众
于谦将全城军民都动员起来,备战备荒。城内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统一编成工程队,进行训练。筹集了大量砖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备战时急用。组织力量加固北京周边45里的城墙,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特别是城北的德胜门、安定门,城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把城内侧由土筑改为砖砌,并深浚了城壕,加强了城防。同时,增强了北京城池的防御性能。还传檄京城周围的州县和山西、河北等地民众,拿起武器,视情况打击瓦剌军队,切断其后路。
也先进犯
正统十四年。
十月初一,瓦剌军挟持被俘的明朝英宗皇帝大举南下。经宣府进攻居庸关,从京师正面吸引明军,亲率主力3万人经大同进攻紫荆关,迂回京师。
十月九日,在投降的明太监喜宁的帮助下,也先攻占紫荆关,挟持英宗经易州、良乡、卢沟桥,于十月十一日进抵北京城郊。
面对强敌,石亨提出了收兵入城,禁闭9门,依托城池进行固守的建议。于谦主张,采用背城决战的方略,将22万大军列阵京城9门之外,并以重兵伏设于德胜门,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准备与瓦剌军于北京城下一决死战。
十月十一日,瓦剌军逼近北京。也先将军队布置在西直门以西。于谦派兵迎击瓦剌军于彰义门,打败也先部队先锋,夺回被俘者一千多人。同时于谦又派人率兵夜袭,以疲惫敌军。
十月十二日,也先将主力列阵西直门外后,挟持英宗皇帝到德胜门外的土城,要求朝廷派于谦、石亨等高级将领亲自出迎,并索求金帛数以万万计,企图以此将明军主将擒获,迫使明朝献城。于谦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一方面派出官员朝见英宗,一方面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统一官兵思想,严阵以待,粉碎了也先的诱骗阴谋。
十月十三日,瓦剌军乘风雨大作,集中全力进攻德胜门。于谦命大将石亨在城外民房内埋伏好军队,然后派遣少数骑兵佯装战败以引诱敌人。也先果然中计,进入埋伏圈后,于谦一声令下,开始反击,明军前后夹击,也先部队大败而归。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等将中炮身死,瓦剌军受到很大打击。
十月十四日,瓦剌军又改为进攻彰义门。于谦命守军将城外的街巷堵塞,在重要的地带埋伏好神铳手、短枪手,又派兵在彰义门外迎战。明军前队用火器轰击敌军,后队由弓弩压阵跟入,击退了瓦剌军的进攻。
神机营显神威
在北京保卫战期间,身为京师三大营的神机营起到重要作用。公元1449年十月北京德胜门外民居中隐藏着上千名神机营士兵,当数千瓦剌骑兵到达了民居前,进入包围圈后,明军将领一声令下数千火器齐发,令瓦剌骑兵损失惨重。
取得胜利
也先在进攻北京的过程中,到处遭到军民的抵抗和不断袭击。各地的百姓自动组织起来,抗击瓦剌军的掠夺。北方边陲重镇的守兵,也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誓死保卫国土。也先进攻北京各门屡次遭到失败,中路军在居庸关的进攻也受挫,并获悉明朝各路援军即将到达。唯恐后路被切断,便于十五日夜率一部人马,挟持英宗朱祁镇由良乡,向紫荆关撤退。
北京保卫战兵力分布图
于谦发现也先军队正在撤退,即命令石亨等集中火炮轰击也先军营,炸死瓦剌军一万余人,明军分路追击,石亨大破瓦剌军于清风店,范广在固安打败瓦剌军。也先一路狂逃,十月十七日,撤出紫荆关,不久退往关外。东路的脱脱不花军,闻得中路、西路已败,亦立即撤退,并于十月二十日单独遣使进贡,来北京议和。至此,明军取得了保卫北京的胜利。
也先率军退至塞外,数次南下,都因明军防范严密而未得逞。鉴于政治诱降落空,军事进攻又遭失败。在长期的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又失去了与明朝经商的机会。万般无奈之下,于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无条件地释放了明英宗,恢复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英雄陨落
明朝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之际,被囚禁于南宫七年之久的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将石亨、大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拥戴之下复辟,重新成为皇帝。
复辟成功以后,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诬陷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等人意图谋立外藩,明英宗听信徐有贞“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谗言。为了政治立场,痛下杀手,杀害了于谦这个力挽狂澜的忠臣。
至此,这个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册,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为大明续命二百年的英雄陨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了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这的栋梁,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生活俭朴,从未滥用过手中的权力,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光明磊落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而《石灰吟》正是他一生真实写照,让我们再重申: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