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正前方-合格父母的必修课
情绪正前方-合格父母的必修课
我加入绘分享已经一年多了,但实际上亲密接触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除了娃的英语启蒙主线计划,配套了相应课程,还知道了陆老师的《育人愈己》和潘琳老师的《情商36计》,目前在学的是《情商36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知道了孩子应该培养哪些情商,却发现不知道如何上手,或者甚至可以说是,知道了具体方法,但实际应用中常常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最后的效果总会打折。因此我发现,真正需要改变的首先是我,我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但我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现状,而且我之前看书所了解到的理论都是有限的,不理解的,导致实际应用的时候,根本想不起来,而且有时候我看的书越多,越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无所适从。一直处于迷茫中的我,看到了1月社群福利是情绪正前方——合格父母的必修课,情绪二字一下点中了我的心思,我的烦恼就在于不知道情绪出来的时候怎么缓解,怎么能够从一种过于投入的情绪中抽身而出,就事论事地教育孩子。而不是因为我的激动让孩子觉得他有错,错在不该惹妈妈生气。
因为讲座的时间是晚上9点,这个时间我还在陪伴孩子,是第二天爬的楼,错过了提问环节,但认真听完讲座之后,讲座给我的启发没有因此减少。
一开始,我听到的是关于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说的是人的神经元家族再添一员,后来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因为镜像神经元是有两种作用,除了像镜子一般可以复制他人的行为,还可以因为"感同身受"从而理解他人的行为。这个镜像神经元若是发生问题,有可能引起人的异常行为。我还纳闷呢。这个神经元陆老师讲得非常详细,是跟人的情绪有直接关联吗?是我的神经元发生问题所以容易情绪激动吗?但我还是很有兴趣地听了下去,因为陆老师讲的猴子实验十分有趣,逻辑又很清晰。
后来,陆老师引出了人脑的结构,说人的大脑有上下两个部分,上层大脑负责高级工作,底层大脑进行低级工作,就是我们的原始大脑,负责的是本能反应。当人遇到应激反应的时候,底层大脑可以控制上层大脑,发出两类命令,要么战斗,要么逃跑。因为保命要紧!听到这么生动的说法,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自己情绪上来的反应,眼前马上浮现孩子面对我生气状态时的沉默不语和强忍眼泪的模样。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我是怎么做一个愤怒的家长,他也会模仿我的做法,去对待身边的人。接着,因为这个底层大脑的存在以及它受到刺激会控制上层大脑的特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越过底层大脑,激活上层大脑。就像听完这个课程,身上也起了一些变化,针对我的情况,我已经意识到要从自己做起。我儿子一直都有吃饭不专心的问题。每次我都要拔高声音,用吼叫的方式来吸引他,用愤怒的方式吓唬他,让他听我的话。这次他又开始了,吃两口我看到他在发呆,蹭一下火就冒起来,冲了过去,却又在半途中停了下来,深呼吸了一下,我想,我要学会克制,然后,我慢慢走过去,用眼神提醒他,他看到了,用眼神问我干什么看他。我开了口:坐直,脚丫子放下来。顺手拿了个闹钟,定好了10分钟,放在他面前。告诉他:看着时间,时间到,你看一下自己吃了多少。然后告诉你第二步,他赶紧坐端正,吃的途中,又开始东瞄西瞄,我开口说:我提醒你第一次。他赶紧坐好继续吃饭。后面又提醒了第二次。端坐可以了。就是还会开口说话。吃饭时候不说话,是一直强调,却没有落实的。这次我用的办法是这样:第一次开口,我说我提醒你,你把手伸出来,我要打一下让你记住。他的眼眶马上泛红了,却努力想要笑,我想起来要给他信心,也回了一个笑给他。然后我放下了准备打手的筷子。第二次当他忘记了又开始说话,我就告诉他:刚才我们说了吃饭不讲话,这是你第二次触犯,第一次我们是友好提醒,这次请你把手拿出来,我拿着筷子轻轻地敲了一下他的骨节。之后他没有再触犯。我觉得,如果这一餐之后,能够坚持以同样的标准继续下去,未来会慢慢改掉吃饭不专心的问题。全程的情绪虽然还有一点激动,但是可以空出大脑空间来思考办法,而不是习惯性地大吼大叫,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同时,我也开始练习及时喊停,为的就是生气的时候可以去旁边喝杯水,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因为陆老师说了,原则就是先接纳情绪,再处理事情,让我的底层大脑降低防御。另外,我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我好了,孩子也就学会了。
陆老师说:父母大吼大叫,给孩子反馈了这样一个信息:你很low,你失控了。当陆老师用他特有的语调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是这个!我生气的嘴脸在孩子眼里多像一个没有进化的怪兽啊!
父母易怒,一是情商低,而是忍耐力较弱。既然我是这个样子又怎么能要求孩子情商高呢?太可笑了。我想 理解并接纳 这个词要做到真的不容易,但是我还是要努力去做。因为我爱我的孩子,我也希望他能够健康成长。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又打开笔记本,重温了一下讲座内容,颇有收获。我感觉陆老师的课程有以下四个特点:
1、涨知识,对科学知识不是简单说结论,而是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为什么是这个结论
2、通过知识引出我们关心的主题,自然不做作
3、答疑环节,可以一语中的,把可能性罗列出来,让人容易找到问题所在,还能举一反三
4、发人深思,不断启发我们思考,如果我这么做,结果会如何?是可以预见的。既然可预见,也就容易找到对应的方法来解决。
答疑环节建议大家也要听完,可以从中获得启发,虽然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但其实追根究底,仍能回到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这一点上。希望大家都能和自己的宝宝真诚交流,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宝宝一起成长!
以上就是我的思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