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凌云塔

【文字家园】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接沅江友人电话,得知她今年在草长莺飞的春日接待了几位浙江的朋友,一块游览南洞庭湖的凌云塔。她还是觉得那塔里有鬼,不敢登,就像当年一样。我不由心中好笑,想起当年事,心觉温馨和喜悦。
那是多年前的春日,自己出差路过沅江,想着这方土地有友人在此,不觉心动,试着打个电话,那边电话传来的声音有惊奇也很欣喜。盛情之下,停鞍少驻,也是心所愿。
多年未见,各有变化,不变的是曾经的岁月,曾经的情谊。哪怕各自面目全非,提起以前共同经历的趣事,就拉近了千山万水。人们常说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一切过往犹如云烟,久了就淡薄了。与她相见,还是那样的热情,一点都没感到岁月的流逝,犹如当年,要说变化,就是感到犹如一壶老酒经岁月的浸润,愈发的醇香。她全家三口还请了好友一块陪我和同仁两人,席间大家笑语言欢,一切红尘苦难,岁月忧患都抛诸云外。他老公是正宗洞庭湖养育的汉子,胸怀高远,酒量宏阔,我这大山里的男人,经不住洞庭风浪的洗礼,在他及友人的殷勤劝酒中,我又一次体验到这人间不仅山高难以登攀,水深也难以探底。
醉眼朦胧感觉到友人一家幸福恩爱,心里也由衷地为他们祝福。同仁本想催我去往省城长沙驻足,友人坚决请求我留下看看沅江的风物增强印象,特别是那南洞庭的凌云塔。盛情难却不过是一种借口,酒醉心明,主要还是自己想多一天时间与友人相处。人生百年许多的过往会成为永远的过往,再度的相逢要珍惜分秒,更何况自己此行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就算给自己放天假。

清早,晴日,撩开窗帘,一缕阳光象玩皮的小孩从窗户窜进了室内,宿酒也在我体内免费地留宿一晚,随着清早的放松运动,早已逃出了体外。毕竟在矿山经历多年的风雨打磨及日月浸染,忧患早已将这躯壳洗涮了无数遍,曹操曾感叹的解忧之水一次的功效难以摧残。
推开宾馆的窗户,一股晨风迎面,这味儿比我山里的风味有所不同,似乎是更多一点泥土的芬芳,还略带一点腥香。眼望一马平川,县城在整个平原上也就是一个村庄,就象我晴日站在家乡阳明山顶望远处的山村一般。
友人清早带着她家的公主来到宾馆,还有两位闺蜜。她家的先生为党国效劳,身不由己,已陪领导下乡检查工作。听着友人的解释,看她脸露的歉意,我不由心里高兴,他老公的酒量犹如这洞庭湖的水,滔滔不绝,今天若再来一回,即使我站在矿山之巅,怕也有灭顶的危险。
听从友人的安排,租一只小木船从城区出发,在阳光和春风的陪伴下,朝目的地凌云塔行进。
友人对沅江的人文历史了解透彻,船行一路,听她娓娓道来,学习到许多的知识和历史掌故,对沅江的人们心生敬仰。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是文人骚客的吟咏之地,历尽干万年沧桑,现已淤积成东洞庭、西洞庭、南洞庭三个相连的湖泊,沅江位于南洞庭西岸。据传南洞庭有1680余平方公里,南向接纳了湘境内湘、资、沅、澧四大河流之水,形就浩渺之势;北方接纳了松滋、虎渡、藕池、调弦四条河水,吞吐长江;整个南洞庭在春夏丰水季节,湖水淹没了所有汀州,放眼望去,水波连天,浩瀚险峻,气势恢宏,占据着洞庭湖的主体地位。而枯水季节,水退洲现,这里河汊纵横,洲岛密布,长空下望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广阔的湖中,给人另一种风景。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南洞庭国际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洞庭风光扬名域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南洞庭考察观光,沅江这一湖光水城逐渐为世人了解熟悉。

友人介绍道,沅江在上世纪曾经历过一次旷世大劫。那是1996年夏秋,沅江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整个沅江十垸九溃,全市八成以上变成了一片汪洋,天空电闪雷鸣,湖面凶涛恶浪,连续而长期的降雨天气,导致了全市二十四五个乡、镇、场约45.5万人遭受重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2亿元,友人所在的单位及自家住房一度被淹。那悲怆的岁月不堪回首,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但英勇的沅江人民战天斗地,并没有在天灾下屈服,在全省及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顽强的沅江人民谱写了一曲灾后重建的激昂壮歌,此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灾后在城区防洪墙上新修的四层雄伟壮观的洞庭阁,见证了这段悲怆的历史,也记载着沅江人民不屈的精神,现在已成为游人观赏南洞庭风光的绝好去处。友人希望能陪我们一块去欣赏,我心里也对那段历史和那些人心生敬仰,希望能临场凭吊,表达虔诚,遗憾的是时间真的不允许。人生总有许多的无奈,机会总是擦肩而过。

木船从市中心向东南划行四公里即到万子湖堤,途经安澜阁,听了友人闺蜜的一番简要介绍,还听了一件趣事。说是安澜阁前的镇水铁牛,是上天派来镇压水妖的神灵,古时候一次铁牛因贪恋洞庭风景,擅离职守,外出遊逛,水妖趁机做怪,南洞庭顿时浊浪滔天,给人间造成了严重祸害。最后天庭将铁牛从北洞庭拘回,用一根神链将其永久地锁在安澜阁前,不得擅离一步。
不知道是本地的民间传说还是闺蜜的杜撰,看友人及她女儿的神色,应该是没听说过,我也只是莞尔一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总是值得尊敬的。
友人女儿小叶子脱口而出的一副对联,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请求她重说一遍,记录在了手机备忘录里:
"还八百里洞庭,积水调洪,沉浮系万家忧乐;望七十二峰巫峡,屯云作雨,蓄泻关五省安危。"
对联气势宏阔,意境高远,友人说是安澜阁里的一副对联,小叶子喜欢就记下了。我笑着问坐在船中间的小叶子:
"小叶子长大了想干什么?"
"我要去学工程建设,以后要建一座比凌云塔更高更大的塔,镇压水妖,让它们永世不得作乱洞庭。"
小叶子的回答让我颇感惊讶,一个女孩家家的居然想去学那辛苦的专业,看来一方水土的人自小对这方土地就心生热爱和期望。

木船在万倾碧波中悠然前行,不久来到了资水入湖的千秋浃。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浮光跃金,洲渚浮沉,沙鸥翔集,木舟天上游,云在水上浮,立于船头,顿觉胸怀开朗,心里有种忍不住长啸的激动。看惯了万山沟壑,第一次真正体验这大湖风光,别有一番心境。
木船忽然摇晃了一下,自己差一点重心不稳,一阵手忙脚乱,惹来满船笑声。小叶子甜脆的声音飘荡在大泽微波上,似乎远处的芦苇也受到感染,一阵前伏后摆,绿浪滚滚,虽未闻音,想来也是和叶子一样在笑话我吧。
沙洲之上,芦苇茵茵,一塔高耸,突凸如剑,终于见到了凌云塔。
凌云塔静立于千秋浃的水路上,水退洲上立,水涨湖中浮。外看塔高七层,八面玲珑,据记载塔高33.5米,塔基1.04米,宝塔全部由外地运来的麻石砌成,地基用松桩及煤碳筑基,清乾隆年间由沅江本地乡绅捐资建成,迄今已几百年。
石塔造形精美,气势如剑凌云,基角雕饰龟形物,每一层短檐趐首,檐角装饰鳌鱼,宝顶葫芦圆润,曲度均匀。底层北向开一券门,门额楷书"凌云塔"三字,苍劲有力,应出自大家手笔。塔身第二层石门拱上,左右各雕刻着麒麟状瑞兽,姿态威武,栩栩如生。各层所有的塔檐上都饰有不同的石雕,刻工精致,让人叹服古人的智慧。石塔底层和二层门拱各刻有一幅对联:
"文星磊落昭银汉,
笔阵嵯峨焕彩霞"
"挺出一枝挥翰墨,
联登七级会风云。"
对联词韵工美,不知出自哪位文人,又有何典故,问询友人,她也没有考证,心中略觉遗憾。

石塔的建造风格与我家乡潇水旁"永州八景"之一的迥龙塔大不一样,或许是年代和地域不同造成的差异,虽然同属湖湘文化,这塔更显湖区特色。
小叶子亲热地将我引到塔旁的一块石碑前,这是建塔碑记,虽然经历几百年风雨侵蚀,碑上字迹仍然清晰可辩:
[鼎建凌云塔碑记】清·骆孔僎
乾隆甲寅秋,余来司沅铎。将至邑,舣舟千秋峡。维时,邑人士相厥攸跻,建七级石塔于峡之上,以培植风水;然其工犹始基之也,工钜费繁,越嘉庆丁巳夏乃蒇事,计需白镪四千有奇。噫!非邑人士之同心协力,矢公矢慎,讵易观厥成哉!沅跨洞庭上游,清淑所钟,人文蔚炳。塔与黉宫相对峙,实居邑之巽方。巽主文教为长、为直、为高,疏其气而达其机,斯后天之风,先天之泽也。卦得中孚象,爻乘木鹤鸣。行占人文之萃,蔚极炳昭。鹑翔霄而振翼,鸿渐逵而为仪。昂首青云,咸自此阶而升矣。邑人士之幸也,司铎者与有荣施也,于是乎书。
凝视着石碑,诵读碑文,心潮澎湃,在那艰苦的岁月,先人们为一方生民的祈盼,捐赠巨资修筑此塔,希望年丰岁稔,护佑后人。中华几千年的精神传承,功在当代,利被后昆!
友人告诉我,清代湖湘四大名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曾结伴游洞庭湖,于凌云塔前每人吟诗一句,联成七绝一首:
咏凌云塔
洞庭秋水砚池波
且把君山当墨磨
宝塔倒悬权作笔
苍天能写几行多
听完这掌故,心中向往,渴望登塔瞭望,体验一下先贤们的豪迈。
友人在塔前却有点犹豫,她听古老相传,这塔中有鬼,而且有点恐高,不想登塔。我听闻之下忍不住大笑,若真有鬼,亿万年来我们也是时刻与鬼相伴,又有何可怕。最后为了不扫大家兴,友人还是在女儿的扶持下,一道登塔。
进入塔内,楼梯陡而狭窄,只能一人登攀,大家依次而行,我当仁不让,一马当先,七层高塔,大家摩肩接踵,费了好大劲才登上绝顶,友人在五层再也不敢上来了,小叶子只好陪着母亲歇息,好在她以前跟着父亲登上过七层,也就没有不快。
通过塔窗,瞭望云梦之泽,塔下湖洲一望无际,青青的芦苇就象给沙洲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那一片绿,盎然奋发,生机勃勃,让人真切地感觉到生命的伟大。和风之下,波光粼粼,渔船往返,机鸣互搭,天际白云倒影水中,芦苇中偶尔冲飞的湖鸟在阳光下自由飞翔,是那样闲适。春天的洞庭,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也只有苍天才有神笔描绘出这人间美景!心一下子变得旷达悠远。
秋季登临的曾大人等怕是没有我此刻喜悦的心境。想着他们登高怀远,中兴中华的热血慷慨,我深深地感佩,愿山河无恙,中华复兴!

下塔后,友人及闺蜜在洲上芦苇荡里釆集芦笋、野篱嵩、野芹菜,她们说这是有名的"洞庭三样鲜",纯野生的绿色食品,营养丰富,来沅江的客人都要品尝这道菜,当然还有南洞庭珍贵的银鱼。一下子收获了一大捆,看着这嫩绿水淋的野菜,心中不觉幻想着中午的美味。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不觉中已过去十余年,当年的小叶子已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不知道是否还记得当年许下的心愿。或许她心中更高更大更美的凌云塔正在自己心中规划设计完善着。相信她们这代一定会建设一个更美的洞庭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