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日读一书的阅读理念
我在大学里的阅读量并不算少,大学毕业藏书300多册,但我仍觉得自己的阅读量不够,每次经过书店,看到店里陈设的书籍,我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觉得我穷奇一生都不可能看完所有的书籍,而且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书出版。
但我并不能因为这种绝望而停止阅读,相反,我需要不断读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曾经很好奇,那些很厉害的人是如何做到,每天那么忙,还能每天读完一本书,还能把自己看书的所思所想输出,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到他的思想。
我开始日读一书的旅程,首先要建立日读一书的阅读理念,学会找书,逐步提升找书速度,然后发现阅读给你生活带来的不同。
如何找书
首先要明确,你想读什么书。很多人看书,都是在豆瓣、知乎上找人推荐书单,然后呢?我也曾是这里面的一员,我清楚的知道,我收藏了很多赞数多的答案里提到的。
所以找书单的方法行不通,或者说对我来说行不通。也有跟着网站上书籍的销量榜单,把感兴趣的书全买下来,我的藏书都是这么来的。我也没像网上很多人说的那样“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买回来的书大部分看完了,各种类型的都有,也有很认真的边看书边摘抄然后做笔记,最后收获却很少。
经历了前面的一些曲折,目前找到一个还算靠谱的方法。那就是先提问,再决定看什么书。很多时候,大脑中会突然闪出几个灵感,但大多被我们忽略掉了,当我们对某些地方感到疑惑,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在知乎、豆瓣、google上搜索,也能发现别人的一些回答,加上关键字“书”,就可以得到别人对于这个话题推荐的书。在豆瓣上找到这些书的书评、框架,锁定自己要寻找的答案会在哪几个章节。这就是目标驱动,把一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自己的目标匹配起来。
具体流程
总的原则知道了,再来看看具体的流程。
●提问选书
●预估时间、选择厚度
●豆瓣书评、序言
●碎片阅读
●每章笔记
●朋友圈发笔记
●新的问题、新的读书线索
别的都好理解,但为什么要在朋友圈发笔记呢。我最开始想的是,在朋友圈发笔记,这章的笔记没有写完就不能返回到消息页面,现在对很多朋友来说,微信都是最大的干扰源,平时聊聊天,刷刷公众号,时间就过去了,这种方法简直比关机还好用,直接屏蔽了最大的干扰源。
但用了这种方法发现还是存在弊端的,比如说,我看一本书的时候,书里面一些精辟的看法,我会记下来,有些地方还会带有自己的观点,这样下来,字数肯定就超过2000字了。有时候时间多,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笔记做了差不多6000字以上,一篇笔记就要分3次发。我的一些朋友就说,我再这样刷屏,她就屏蔽我的朋友圈了。
于是,我开始萌生一个开微信公众号,在上面写关于我每天读的书,分享书中一些精彩的片段,以及自己的感悟。虽说读书是一种很私人的事,但很多人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我将一本书输出为一篇文章,为自己提供一个记录的平台的同时,也能为一些没有时间阅读的人提供便捷,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