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哲思】

2023-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挹洗俏月

日期:2023.4.8癸卯年 闰二月十七 星期六

备注:Day511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跟司马懿学管理》之《教育子女有讲究》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赵玉平

名言佳句:人不缺打老虎的力量,缺的是打老虎的胆量。老虎在眼前的时候,你不怕它,你能把它打跑。老虎在天边的时候,你怕它,它能把你吓倒。

温室里养苗,养的是一棵纤弱的小草,野地里风雨中养苗,养的才是参天大树。

教育是指导不是指责,教育是示范而不是口传。

养花得浇凉水,不能浇热水。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子女教育的成功,人生最大的失败是子女教育的失败。

在三国这些人物中,在培养孩子方面做得最好的,一个是孙坚,一个就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事变前,司马懿把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到内宅密室中,仔细做了安排部署,等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太阳已经落山了,司马懿打发两个儿子回房间休息,嘱咐他们养精蓄锐,单等来日动手。

两个孩子告退后,司马懿并没有休息,他背着两个儿子偷偷地做了一件事情,司马懿找了个亲信,派他去后院去监视自己的两个儿子。

其实并不是司马懿不信任自己的孩子,而是他想观察一下,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这两个孩子表现得如何。

这名亲信监视了半宿,回来向司马懿汇报,说大公子司马师回屋躺下就呼呼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很舒服。二公子司马昭回去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唉声叹气睡不着。司马懿心里暗自点头。

第二天早晨,司马懿专门偷眼观察了一下两个儿子的精神状态,熬了一宿的司马昭眼神暗淡,神情疲倦,再看司马师,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通过这件事情,得到两个信息:

第一,司马懿教育孩子细心用心,不管大事小事,抓住机会就要教育和引导他们。

第二,司马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而不是像今天家长净让孩子参加奥数、钢琴、舞蹈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首先是教育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健康的人,其次才是掌握一门技能。如果因为逼着孩子练琴,让孩子变得憎恨音乐,这个教育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司马懿特别注重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在培养过程当中,有两个关键词:沉着、冷静。司马懿认为沉着、冷静、遇事不慌,压不住阵脚,最后才失败的。

一个人事业要成功,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叫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每临大事有静气”。

通过醉打老虎可以看到,人不缺打老虎的力量,缺的是打老虎的胆量。老虎在眼前时,你不怕它,你能把它打跑;老虎在天边时,你怕它,它能把你吓倒。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能力不具备,而是因为心理素质没到位。

司马懿就发现,做大事,不是要力量而是要胆量,得有个胆识。曹爽就是那个醉汉,手里有棒子,眼前有军队,还有人支持,要不怕就能把司马懿打败,但是他根本没有这个胆量,所以最后失败了。

司马懿就想,不能把儿子培养成曹爽这样的人。所以他才会在大战前夜亲信去刺探两个儿子的表现,结果他发现,大儿子司马师没什么问题,小儿子司马昭却有提升的空间、改进的余地,还得继续锻炼。

心理素质单靠读书能培养出来吗?不能。在屋里坐着练能练出来吗?练不出来。心理素质必须要在大事当中去磨炼。

司马懿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一生当中所有惊涛骇浪都让两个孩子跟着自己一起经历,经历了风雨之后,两个孩子才能长成大树。

温室里养苗,养的是一棵纤弱的小草,野地里风雨中养苗,养的才是参天大树。司马懿用的教育方法就是实践训练法,通过挑战性任务进行实践训练,这个方法我们大家都可以借鉴。

每一件大事的成功,往往要经历不上的磨难,困难面前很多人会选择退缩。那么,大困难来临的时候,又该如何做呢?

一个庞大的任务,本身就非常艰巨,会抑制人的创造力,会让人发挥不好,建议大家,把这个任务分解成若干阶段性的目标。每次做的时候只想眼前的阶段目标,这样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任务本身上。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方法一  沉浸教育,养成习惯

司马懿是世家子弟,从祖上开始,家中就特别重视教育,家里的学习氛围特别好。

司马懿父亲司马防当年闲居在家时,孩子教育非常严格,子女平时跟他相处都非常严肃。不让站不敢站,不让坐不敢坐,不问话大家不敢说。

这种严格的教育给司马氏家族的孩子造成了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就是特别能忍耐,性格坚韧,而且遇来沉着冷静,不慌张。

中国有句话叫严父慈母,父亲要严要求,母亲要体贴。关于严格教育,现代心理学是这么认为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养成习惯特别重要,尤其在小学阶段,得有很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严格教育对养成一个人的习惯特别有帮助,不过严格得有严格的方法。

现在心理学研究称做“用爱心增加严格的力量”,意思就是说对孩子提严格要求的时候,一定得带着爱心,就是训完他以后,得关心他一下,在训完后及时带着爱心、带着喜欢,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心理能量,让他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爱心加严格,对改造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司马懿家庭整个教育基础就是在这儿,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还有爱心付出,孩子们成长得就非常好。

司马懿家族的第二个人,就是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司马懿家人丁兴旺,有八个孩子,所有孩子最后一个字都叫达,历史上称做“司马八达”。

司马懿排行老二,大哥叫司马朗。《三国志》记载,司马懿故乡河南温县离首都很近,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连年兵灾,温县是个重灾区。由于常年战乱,温县人口损失过半,田园荒芜,哀鸿遍野,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司马朗把孩子集中在一起亲自教学。

关于读书的氛围,专家概括为八个字,叫“法、侣、财、地、师、德、慧、悟”。

“法”就是学习方法,“侣”就是身边有一起学习的伙伴,“财”是指教育投入,“地”是指专门的学习场所,“师”是得有一个合适的老师,“德”是指正确的学习态度,“慧”是具备一定的智力基础和一定的智力投入,“悟”是形成个人观点,能够融会贯通。

“法、侣、财、地、师、德、慧、悟”,这八个字只要做到其中六个字,就可以脱颖而出。司马郎家里就是因为有这样很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所以人才辈出。

方法二 母爱教育,培养好性格

据《晋书》记载,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张春华,少有德行,天资聪颖,胆识过人。

在装病骗曹操时因一次下雨司马懿正在床上装半身不遂,可院子里正在晾晒着书,司马懿二话不说,三下五除二就把书收拾起来了,当时家中三口人,除了夫妻俩还有一个小丫鬟,司马懿跳起来收书这件事不小心被丫鬟看见了,张春华目睹此景后就决定下狠手,亲手杀了他。通过此事,可看出张夫人有以下四特点:

第1, 心狠手辣,果断坚决。

第2, 大局眼光,风险意识。

第3, 主动着想,规避危险。

第4, 牺牲他人,成全丈夫。

当时的张春华还不到二十岁,可见他的意志思维都远超常人。在张夫人二十一岁时司马师出生,二十三岁时司马昭出生。张春华的果敢坚毅、敢做敢为和心狠手辣,直接影响了司马师和司马昭,给他们以后的成长和成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后来,司马懿发达后又娶了三位夫人,而此时的张夫人因生育子女已年老色衰,很少能见到司马懿了。

有次来看司马懿还被嫌碍事,回去后张夫人就决定绝食自杀。可司马师、司马昭决定跟亲妈一起绝食,这下把司马懿急坏了,经过给张夫人赔罪,再三道歉,张夫人才放弃绝食。

虽然张夫人晚年感情生活不顺遂,但在教育孩子上非常成功,两儿子跟他特别亲,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了。他们在性格方面特别像张夫人。母亲对孩子性格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

假如母亲有几个典型品质:慈爱、勤劳,体贴,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最有作用。一个关心支持、擅长沟通且乐观开朗的母亲最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

方法三 体验教育,提升核心能力

高人想培养下属,最重要的什么?把你擅长的事情交给他去做,把你的平台给他。他明明要犯错误,让他犯,犯错误之前不着急,犯错误之后也不生气,他做得比你差,还得给他鼓掌,得有这样的胸怀。

现代管理学把这叫做“鼓励B级的人做A级的事情”,给培养对象犯错误搭个平台。我们真得有授权的勇气,允许他去犯错误,犯错误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你不能指望他一上来像你这么完美。

在《三国演义》第95回讲到马谡失街亭时,开篇讲了司马懿派人到街亭哨探,这个任务有一定风险,司马懿派小儿子司马昭去了。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后给司马懿汇报说,街亭有守兵但街亭易取,因为自己看了当道一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所以知道街亭可破。

通过这件事可看到司马懿把最有风险、最前沿的侦察任务交给亲儿子去干,不怕他出事,不怕他冒风险,而且在他干这件事的过程中还亲自跟他沟通、交流,讨论这个任务,这就是司马懿独特的教育方法。我们称为体验教育,就是从小事做起,让孩子亲身经历。

我们中国人经常要讲加强学习,大家注意学习这两个字,“学”指的是获得理论,“习”指的是获得实践体验。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于学得太多、习得太少。

要想培养能力,一定还要习,就是在实践中去体验,去磨炼。

这个经验叫“做小事长大本事”。从做小事开始,小改进、小进步、小习惯,最后长大本事。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中就有一个说法,“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伟大的事业都从小事开始训练的,最难的事情就是每天做点容易的。

做小事情长大本事其原因有二:第一个叫做“扩散效应”。孩子成长特点就是,一件事情进步了,其他方面都会进步。所谓教育孩子就是从眼前的小事做起,从家里的鸡毛蒜皮、饮食起居做起,一件小事进步了,各个方面也就进步了。

第二个叫做“内部感觉效应”。专家研究发现,一个有超强能力的人做事情,他的思维模式不是靠头脑逻辑,而是靠直觉判断。所以知识不能转化成直觉反应,就不是能力,它只是知识。

有些人是书虫,头脑中有很多知识,可是一点能力也没有,因为他没有转化。知识要转化成能力,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经过实践训练,训练直觉反应,而这种反应就是从小事上做起的。

水平低的人遇见事情,想的是三原则、四法则、五要素、六标准,水平高的人做事情,想的是这件事情哪年哪月我曾经经历过,历史上谁还经历过,他们是怎么做的。这就叫把知识跟经验相结合,学以致用,知识就活起来了。

司马懿就是让孩子们把知识跟经验相结合,在小事上坚持不断地去磨炼。所以教育孩子,最要紧的就是做好小事情、寻求小改进,不要放过眼前每件小事。

擦桌子、扫地、搞卫生,爱惜粮食、帮助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小事不可小看,小事不可随便!”

当官场失意时,司马懿和孩子们一起白天练剑,晚上读书,讨论天下大事,督促两个孩子学习进步,坚持不懈;当官场得意时,大权在握的时候,他没有把孩子们养在富贵乡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让他们跟自己一起顶风冒雨、冲锋陷阵,去经受人生的考验、战争的洗礼。

给眼前不如给未来。在最爱时要能节制自己的爱,让他去磨炼,去经受风雨洗礼,生活的历练。过度的爱是伤害。你爱孩子很对,但爱的时候得有所保留,有所节制。

不懂得节制自己的爱,就会把孩子害了,养花得浇凉水,不能浇热水。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浇的是开水,那份爱温度太高了。

司马懿在这一点很了不起,他作为一个父亲,给孩子准备的,不是温暖的富贵窝,而枪林弹雨的战场,每一次出征,总是带着他的两个儿子。

不但让他们在战场上爬液打,还当场示范,亲手指点,简直就是言传身教的典范。不是泛泛而谈用兵之道,而是让他们冲锋陷阵,在战斗中学习战斗,在战争中熟悉战争。司马懿既是父亲,又是老师,苦口婆心,言传身教。

曹爽跟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的成长就完全不一样。当年曹真若能像司马懿这样培养自己儿子,司马懿在“高平陵事变”中会不会那么轻易就得手,老曹家男女老幼上百口子,还会惨遭灭门吗?

司马懿有很多缺点,很多地方要否定,但司马懿有一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就是人家教育子女下真功夫。

相比现代家长,司马懿就像一头老狼,带着两只小狼在荒原野地打猎,一边打猎一边传授捕猎技巧,苦心栽培,终于将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培养成为文武兼备、意志坚强的领导者。在司马懿即将走到生命终点时,司马懿兄弟挺身而出,接过司马懿肩上重担。

启示:在小事上磨炼,日拱一卒,毫不松懈,这是司马懿在家庭教育中给到儿子们的最细微动作,也是他严格要求的表现。

这样的日复一日,本身就极具力量,也最容易让人形成坚毅的品质。

虽说读书靠记忆力较多,但从小耳濡目染的家风、张驰有度的教育环境、慈爱果敢勇毅的母亲,都是司马师、司马昭成为实力者的底气和基础。

曹爽同司马师兄弟俩相比同样是世家子弟,但他缺乏的是胆量和眼光,这并不是书读得有多好,考试成绩有多优秀就自然拥有的。

读书时心无旁鹜摒弃一切干扰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反之可能就差强人意,这个过程虽说有战胜自己,用意志力约束自己的可能性存在,但意志力是最容易被消耗的。反而是肌肉记忆最容易形成不可逆的力量带着自己朝未知的可能一直前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