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什么是爱呢?-《四种爱》读后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出自《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最近对这句话很有感觉,自己也常常思考我的远方在哪里?是不是该做出点改变?看书吧,这是我的答案。
近期,利用上下班在地铁上的时间,我看了英国作家路易斯的《四种爱》。精简的一本书阐释了物爱,情爱,友爱,爱情,仁爱。爱是伟大的,宝贵的,但是它也是9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会带来危害和扭曲。第一遍读完全书,觉得文字晦涩,不理解其中的深奥,带着困惑和思考,再次翻阅时,才对书中提到的爱有粗略的认识,对自己经历的爱有所悟。
作者简介
C.S.路易斯生于1898年,卒于1963年,是20世纪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作家。他一生中有三方面成就:一是出色的牛津 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三是通俗的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天路回归》、《地狱来鸿》、《返璞归真》、《四种爱》等等。这样的三重身份完美的统一于路易斯的身上。
1.物爱:
物爱是对事物单纯地喜欢,从中获得某种乐趣。乐趣又分为需求之乐和享受之乐,口渴了喝水是需求L,而早晨散步时闻到花香是享受之乐。这两种乐趣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交织的。
我们的爱存在三种要素,即需求之乐所预示需求之爱,给予之爱,欣赏之乐所预示欣赏之爱。
接着对爱大自然和爱国主义进行了阐释(所爱对象也可能是学校,家庭,班级,教会等)。
2. 情爱(Affection):
情爱是发自天性,与生俱来,没有等差区别的爱,从不公开表露自己,而是渗透在生活里。情爱的典型例子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却又远远超出母子范围,比如生活在一起的夫妻,以爱情开始,却逐渐渗入情爱。甚至生活在一起的猫和狗之间也存在情爱。
欣赏之爱不是情爱的基本要素,却可能由此萌生欣赏,情爱主要包括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
情爱是天性中固有的,我们有权期望获得它,别人若不给予,就是有悖天性,这是歪曲真理,会引起可怕的误解。而情爱的随意和不拘礼节、嫉妒,同样也会产生危害。
情爱的给予之爱部分同样可能产生扭曲,给予之爱肩负重任,它必须朝着自己的隐退努力,必须使自己成为多余。如母爱的本能往往会隐退,但是一旦拒绝隐退,就会处于需要被人需要的境地。
3.友爱(Friendship):
友爱最非天性,最非本能,最非与生俱来,与生命联系最小,确是宝贵的,最具灵性的。讨论本行,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和尊重的伙伴关系是友爱的基石,却有别于友爱。几个在洞见,兴趣,爱好等具有强烈共鸣的伙伴才能产生友爱,友爱最具有的要素就是欣赏之爱。
4.爱情(Eros):
爱情首先从对所爱对象整个人的总体的兴奋迷恋开始,绝非从动物性的性爱需求开始,而将典型的需求之乐转变为最大的欣赏之乐,爱者渴望的是爱的对象本身,而不是对方给予的快乐,温存,服务。爱者完全投入,将幸福置之度外,超越对自我的关注。相爱的人宁可有你而痛苦,也不愿意没你而幸福。
5.仁爱(Charity):
仁爱是超越于自然之爱的大爱,却又蕴含在自然之爱中。我们要努力客克服情爱,友爱,爱情之中的危害和扭曲,将自然之爱向仁爱转变。
为什么是“四种爱”?
读完全书,我的最大困惑就是书中明明阐述了物爱,情爱,友爱,爱情,仁爱,为什么是“四种爱”呢?第一遍没有理解原因,我花了些时间才从书中悟出答案。其实,物爱是对事物单纯的喜欢,不是真正的爱,但与对人的爱之间有一种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我们的“爱”的特性,即需求之乐预示出需求之爱,欣赏之乐预示出欣赏之爱。我们的爱存在三种要素,需求之爱,给予之爱,欣赏之爱。作者遵循没有最低者,最高者便站里不住的原则,从最低者物爱入手,一步一步婉婉到来,逐步论述出爱的本质,从而引出了“四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