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叫小兽:61儿童节“我还有节吗?”
不在小区里多走动走动,都不知道现在小孩子的竞争,已经上升到肚子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167414/2946a73206fbd293.jpg)
- 01 -
A奶奶:我的孙子3岁游泳不需要救生圈,
B奶奶:我的孙子2岁会画狮子老虎了,
C奶奶:我的孙子1岁已经知道叫爸爸妈妈了,
D奶奶:我的孙子现在天天在肚子里面听梵经,修身养性。
按这个节奏,要是小孩子在读小学之前,不会背诵完唐诗300首,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精通一门乐器。已经都不好意思跟同学打招呼了。
海拔高度一米的竞争,已经升级到了大人无法探知的程度。
现在想想我曾经以为最黑暗的高中,相比现在应该算天堂了。突然觉得在教室后门,教务主任恶狠狠的杀人眼光,还蛮温柔的。苦不堪言的晚自习夜战,也不过就是正常作息。
不敢想象,现在这个年代这一批人等以后成长起来,变成什么样子的超人。
要我再选择一次,我宁愿庆幸没有出生在这个年代。当然我并不是因为惧怕竞争,逃避学习。
- 02 -
学习并没有错,错在大人急于盲目的把有限的时间变现。
“别人的小孩这个时候在发奋充电,他还在玩泥巴”
“吃了饭以后的习惯,就是直接就做到沙发上看电视去了,作业都没有做完,没有一点上进心。哦得了(方言)”
“周末都是一个人和玩具呆在一起,别的小孩都打篮球打乒乓球去了。不和人接触,以后还不会变得孤僻沉默寡言”
在犹豫小孩是不是太闲了,应该让他不那么舒适的时候,就下决定要报个什么班之类了。
不过也不能全怪大人,现在各大兴趣补习班的营销策略铺天盖地。所有的思考,都被“限时优惠”“最后10个名额”“假期已经过去两天了”等急迫感给覆盖掉了。
等不到逐个衡量利弊,不尊重孩子自己的本意,或者盲目曲解孩子的意愿,就已经把行程表给排满。
“妈妈明天可以带我去动物园玩吗”“明天你要去学习游泳,我已经跟你报班了”
“今天周二,可以早点回家找小舟玩玩具啦”“你不记得啦,上次你说想打篮球,放学后有篮球,开不开心?”
“我只有周末的下午可以休息了,不会下午也报了课外补习班吧”“本来是准备带你去公园玩的,只不过那个国际象棋老师,只有周末下午有时间,去公园我们就换个时间吧“
”我还有多余的时间吗。。“
孩子除了默默的接受,没有别的可执行的方案了。
两个本该如此:
在孩子心理,一切本该如此, 可又隐隐有无法表达的不舒服,叛逆和抗拒正在这个年龄滋生。
而在家长心理,难道不本该如此吗?
每一个光鲜的补习项目,都看上去就是为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的,
“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以后还多一项保命技能”
“学好英语相当于比别人多了一倍的机会”
“学习毛笔字可以沉淀文化底蕴,走出去不用说一言一语,就觉得这个人不同。那么自然就受欢迎一些”
好像都有道理,不学的话真的就失去了一片苞含新鲜氧气的天空。哪怕有个学校教“修鞋”,他能把未来人对于脚的关爱胜过大脑的事实证明,整理出一本新华字典。
- 03 -
多接触一点领域,对孩子的见识提高是会起到有帮助。可忘了,这个年龄除了学习长见识,对孩子最需要的是童趣,和没有限制的自由想象空间。
这些在短期看来,放飞童年的孩子好像没有什么出彩,甚至在表面上会落后于恶补技能学习的同龄小孩。可在长远上看,有了真实童年的孩子,其潜力超过人工雕塑孩子更多的有可能。
长大以后,我们愿意更加回忆小时后爬过的树,去过的山,和小伙伴追逐打架打架,冒险,把泥巴堆得人一样高,弄得一身脏兮兮战战兢兢的回家,去探索没有去过角落的刺激。
不愿去想,坐在教室里屁股固定在座椅上45分钟,
重复枯燥的练习,
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每过一段时间雷打不动的测验。
这些现在这个年龄所理所应当的事情,居然在孩子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全套收下了。
不觉得因为不知道童年该有的样子,以为生命等于永不停息,或者说一直学习本来就为生命的常态。
我想大人应该不是不了解童贞的无比重要性,只不过同样的时间,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疯狂的学习,怎么也无法理智的淡定住。
- 04 -
学习很重要,也要留出属于孩子自由的时间。到底该怎么衡量之间的权重?
其实很简单:
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不选最好的,选择聪明一点的,更加适合一点,如”音乐“可以作为孩子儿时重点培养能力。
而音乐里面我又首先推荐非洲鼓。
为什么选择非洲鼓,而不选符合大众认知,普及广泛的钢琴,古筝,吉他之类。
音乐虽然能够直接的提升孩子的各方面的情商素养,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觉得在学习音乐中可以玩起来,不觉得学习是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现在和上课一样的一说一听,而是有自主有创造,充分放飞思想和四肢,像找到了一个最爱的玩具,时时刻刻都想着。
而非洲鼓正是在孩子的内心需求潜里伏许久后,一点点成熟,从众多兴趣赶集班中,横空出世。
他的出现给了童年除abcb外的另一种可能。
有人说,难道钢琴就不能玩起来吗?我的孩子每次去到艺术学校里面,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琴房里面一阵乱弹,光被琴盖夹到手就去了好几次街道医院。我问:后来呢?答道:等明年我们换地方住,房间多了以后,专门腾出一间房放钢琴。
我说,这个想法应该不那么容易实现。这和地上捡到一根葱,疑似房地产开发商的阴谋差不多——想多了!
“那别的呢”“其实大部分乐器都差不多,反正只要一复杂,那么保兴致不长”
而非洲鼓很特别,简单到不行,就学就能玩。
怎么样可以确定孩子,对这个非洲鼓很喜欢,喜欢到每个细胞,深入骨钙。诶,千万不需要问他喜不喜欢,或者做测验。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观察到。
当小孩子已经化身日程表播报器,固定时间还不等到你提醒就,反过来提醒你,“妈妈,明天要上非洲鼓课”
不定时的排斥其他活动“我不去找隔壁小明玩,我要打鼓”
休息的时候,在客厅里晃悠,随时抱个鼓。
傻子都看得出,这个小孩是真的痴迷于这个大玩具。
现实中,我教过的大部分小孩子也出奇的雷同。家里角落摆个鼓,那个范围就像黑洞一样,经常就能出现1米2左右高的影子,不时得拍两下。
画画板有可能玩两下就丢掉了,篮球拍得多可无奈楼下邻居投诉,创意机器人今天还能找到和昨天一样数量的零件就谢天谢地。
非洲鼓对小朋友最友好,随时打随时玩,丢不了,砸不坏。可放音乐打也可以独奏,打鼓没有过多的讲究,只要打中就有声音,就有反馈。每一个声音都可以直击孩子大脑神经末梢,孩子的回应无疑兴奋至极,顺便满足了小孩子多动的天性。
小小一只其貌不扬非洲鼓,就有这么神奇。
而且当大人买了送给孩子以后,并不是只能干看着,任由孩子表演。
大人送孩子上兴趣班的一般的状态是,孩子上45分钟,我就难得有45分钟的休闲。
而现在有了非洲鼓就不一样了,除了在车里打盹,附近咖啡厅喝茶,或者在教室门外身体勾成一个反物理学角度看手机之外,还可以参与到和宝宝一起的旁听,就参与就能融洽进去。
一起享受打击乐冲击听觉的快感,夹杂着互动笑声的音乐,自己提升了还能够和孩子一起交流心得。
自己的童趣找到了的同时,孩子也感受到了来自亲子互动难能可贵的温情,音乐的水平的感悟能力在欢乐中提升。
这样的放松方式,胜过世界上的任何一种。
当非洲鼓和孩子生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后,慢慢你会发现,年龄不大的小个子变得感性有内涵,思考代替了大吵大闹,家里的四处摆放的家具得以幸免,话也没有以前那么的放肆,食欲倍增。
其他人也跟着受益,爸爸愿意带孩子上课了,爷爷奶奶的头痛病好多了,小区里的刘、张、赵奶奶聊天的时候说话底气不足了。
- 05 -
现在你还发愁,要精确战略布局孩子的未来,通过哪样乐器作为孩子的音乐启蒙吗?
选择非洲鼓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可以肯的是,它会帮你省很多事。容错率最低最保险,就算今后孩子腻了卷了,随时抛弃也不会感到可惜。因为它已经起到了它该有的作用,在长时间的节奏培养中,为接下来其他乐器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引路者。
而且我几乎可以肯定,你的孩子会一直报着非洲鼓兴致勃勃的学下去,直到鼓面对比他的身子尺寸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