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创作拾梦园

文学中的蒙太奇手法

2018-01-17  本文已影响926人  北京彩虹

最初听说蒙太奇这一电影名词可以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是从蒋勋老师讲解的红楼梦中得知的。他从一个美学专家的角度,用他特有的治愈系的声音,向听众娓娓道出他所理解的曹翁运用的这一手法。简单举例如下:

《红楼梦》第六回中,最开始写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然后紧接着笔锋一转,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白描了刘姥姥一家举步维艰,家徒四壁,需要一个老人带着孩子远道而来,向摸不着边际的所谓亲戚打秋风的境况。两种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物和事件穿插在一起,反差真是天壤之别。

这就是曹雪芹这一大家的着笔之处,不费吹灰之力,让二者的区别更加的明显。

之后写到刘姥姥初入大观园,要见到凤姐那一幕,写到她见到不认识的时钟突然响了;丫鬟们突然跑来跑去忙活起来;凤姐还没有出现,但是她的威严已经完全体现出来。并没有着笔写具体的时辰,但是钟声敲响时候到了,家里等级森严,严格按章办事。凤姐伺候完老太太和王夫人,要回来吃饭了。多个蒙太奇画面拼接组合在一块儿,非常有画面感,有一种形式美学的意义。

怪不得有人说,蒙太奇用的好了,会起到叠加的作用。

蒙太奇这么神奇,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

度娘说,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写作时采用这种方法写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心里也没有底,自己有没有真正地理解了蒙太奇呢?举个例子吧,希望简友们可以帮我鉴定一下哈。

2018年元旦过后不久,大家或许还依然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而正是在这同一片时空之下,发生了如下的事情。

其实我也是昨天才看到一则让人心碎的新闻:一位陶瓷界泰斗,指明汝窑窑址第一人、《中国陶瓷史》的作者叶喆民先生,这样一位国宝级的人物入院治病,却被安排在走廊住了好几天。幸好有弟子发现,才转入病房,缠绵几天之后,终是落寞撒手人寰。

而在蒙太奇的另一个界面则是:一群吃瓜群众围观绯闻事件,关注三者的各种动态,分析人物的各种心理活动,并且不惜掏出手机,给受伤害的明星打赏,赏金共计几百万。

这原本只是两枚单独的画面,拼接在一块儿,是不是会产生某种效果呢?

拭目以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