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4月5号 昨晚的后半夜很凉快了,马来西亚还是没有印尼那么热。姑娘还在睡梦中,我们先出去吃早点了。早餐后老伴想去海边,最先知道的是马六甲海峡,这个地名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不过那时候讳莫如深,只知道那是国外曾经有不少华人的地方,地图上知道有个马六甲海峡,大马之旅最想来的就是这里了。
走出旅馆区,一边问着朝海边走,见到一座大桥,大桥下面一段很长的围栏,看上去那边应该就是海,我们想到桥上去可怎么也找不到上桥的路。
遇到2个年轻男同胞,他们也是找海峡入口,想占他们的“光”(语言),可他们似乎英语也不太好,不过还是找了当地人打听,但那人不知是听不懂还是真不知道,反正没告诉我们。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旅馆周围的居民小区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没走多远他俩就不想走了,说是昨晚到得很晚没休息好,也不知道他们还去哪里,似乎也不愿跟我们多交流。正好迎面来了2位骑单车的姑娘(也是同胞),她俩一人租了一辆单车顺着桥找入海口。
正在上坡她俩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停下来休息,短暂交流后指给了我们路线就分别了。这座桥通往对岸,好像伸入海里,站在桥上看去还有很远,我们担心一会体力不够返回,就下桥了,走进一片住宅区,然后顺着马六甲河再往回走。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马六甲河入海口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这一片填海区被围起来了,就是刚刚看到的围栏
马六甲的景点很集中,步行都可以到达,红屋的建筑风格一看就知道是荷兰建筑,这里也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游客,举着小旗帜的导游身后跟着一大帮人,装点得花里胡哨的花车招摇过市,尽管价格不菲还是不少人乘坐。教堂里人不多,也不乏跟我一样来蹭空调呢,里面比外面温度还是舒服多了。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旁边的博物馆我们没进去,没有中文解说,看了也读不懂,还是回来上网查阅资料算了。圣保罗教堂原本打算下午去,因为要看日落,不过已经走到山脚下,山也不高随便就走上去了,还是先看看吧,一会傍晚有时间再来也无妨。
圣保罗教堂的前身是1521年有一位葡萄牙将军修建的天主教堂,荷兰人占领马六甲后改称为圣保罗教堂。教堂外耸立的葡萄牙无手传教士圣方济还有一段传说,他死后埋葬于此,据说其死后尸身不腐,荷兰人不信斩其遗体右手,其手血流如注,荷兰人大惊,视为圣人,教堂前为他塑像。每到周末,马六甲的荷兰后裔都会来此祭拜。不过我在塑像前见到有几位老年游客将孩子抱坐在塑像上面拍照,似有不恭,游客看不出国籍身份,因为东南亚几国的人都比较难以分辨。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山后见到中华茶室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候买这里的特色食品——海南鸡饭。这回看清了几乎清一色的中国人,人们冒着烈日排队就为了吃上鸡饭。我在小店门口过的时候往里瞅了一眼,座无虚席,排队的人只能打包带走,根本无法就坐吃。这里出售的鸡饭只能供应上午,中午一过就歇业了。说真的,这样排队为了吃上一顿饭,我是绝对不干的,再好吃我也没有这个毅力。不过排队的多为年轻人,老年人这样晒只怕会中暑哦。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三叔公的传统中式点心据说很有名,我们也进去采购了一些,因为这是最后一站了,总要带点礼物回去。挑选了一些饼干、糖果,还买了一包白咖啡,回来吃了味道还不错。国内网上买比当地买要贵三分之一多,这里购物的人也多是中国人,因为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走在马六甲街上就像在中国的南方城市,到处的汉字,房前屋后的红灯笼,这些中华文化的标志走到哪里都一目了然。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荷兰人的商船模型就在马六甲河旁边,资料上没有专门介绍,起先还以为是郑成功下西洋时的船模型。这里要收取门票,6马币/人,参观的人不是很多。船体共有三层,虽然都是英文说明文字但都有模型,大体还是能看懂。旁边还有博物馆,本来想登上最高一层可以俯瞰马六甲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顶上不让游客去,木质船体里面很阴凉的,有些游客索性坐在最底层的地面躲阴凉了。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 下篇 印尼、马来西亚(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