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战火中的温情 ——评析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艺术特色

2017-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今天喜欢吃凤梨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佟大为、张歆怡、黄天元和渡部笃郎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对镜头的把握、对色调的使用、对配乐的掌控、以及对光线的讲究,都有值得学习的方面。

        镜头是电影最小单位,镜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促进故事的完整叙事等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影开头,两个女学生躲在谷堆里,通过对他们脸部的特写,表现出人物对战争的恐惧,侧面传达出日军侵华的残暴罪行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惨重灾难。在十三钗中的豆蔻、香兰冒险出去拿琴弦和耳环却遇到日军仓皇而逃时,长镜头与跟镜头的使用营造出真实紧张的氛围,表现两人对日军巨大的恐惧,使观众真切的感受到日军恶魔般的罪行。电影使用空镜头,展现战后硝烟弥漫破败萧条的废墟街道,使观众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只是重大灾难。在书娟一行人宁死也不愿被日军玷污预备跳楼时,空镜头对准教堂上空的夜空——那是一片黑漆漆,没有一点星辰的夜空,压抑绝望之感朝观众席卷而来。除这些以外,电影穿插大量慢镜头,在中国的军人英勇就义时,在金陵十三钗替女学生们挺身而出时。慢镜头的使用给观众带来强烈震撼的感受,将人物的光辉放大,刻画了一个个有着中国骨气的中华好儿女,同时又从侧面将战争的残酷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色调也是电影渲染气氛,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元素。电影一开头,就是浓浓灰白色的雾气,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战争年代,而这种灰白色调搭配电影画面中人们慌乱逃跑的步伐,以及不远处传来的炮火的声音,给人压迫窒息之感,使人深刻理解当时人们的艰难处境,以及战争的冷漠无情。在电影尾声,金陵十三钗决定替女学生去军营,在地窖中化妆时,电影一改压抑沉重的灰白色调,转而化成温馨的暖黄色,看似温馨感人,但剧中每个人的心里无不是沉重的。这衬托出金陵十三钗的伟大,同时又从侧面暗示战争的残酷。在影片中,最引人注意的要数教堂里的那扇彩色玻璃窗。书娟每次在窗前停留,故事都会发生转折。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使玻璃窗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光线是电影画面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这部影片中,光线的使用不但使画面极具美感从而迎合观众的视觉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起了隐喻作用。光线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在影片高潮,日军侵扰女学生时,日本军永远处在阴暗面,暗示日军恶魔一般的罪行,同时展现出中国人民遭遇的是地狱般的苦难。在对约翰的影响刻画方面,约翰的变化在光线的设计上,有着别样的设计和表现。开始约翰只顾自己的安危,他和教堂阴暗的环境融为一体;在神父呵斥日军的惨痛行为时,他的身边开始出现点点光亮;在电影最后,导演把人物完全置于光芒之中,显示出人物此刻的伟大。从阴暗到光明,深刻表现的人物形象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在这部影片中,要达到影片的艺术效果,光线的作用功不可没。

      音乐在电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电影开头,紧张的战争通过紧凑的镜头表现出来,但配乐却是缓慢悠远,这种反差的方式,使观众感到深深的震撼,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光辉,同时也反衬出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在电影最后,那曲《秦淮景》,是扮着学生样子的十三钗唱的,而在书娟的回忆里,却是穿着艳丽旗袍的十四钗。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秦淮河岸,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地窖里留下了她们最后的光彩,凄美又苍凉。商女,又怎会不知亡国恨呢。

      电影《金陵十三钗》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中的一颗明珠,它在唤醒国人的爱国情怀上起着一定作用,同时在它的艺术特色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咀嚼的地方。尽管这部张艺谋的作品也尽受部分人的诟病,但真正的艺术家,不为别人而创作。他的创作,是内心的需要,也是艺术的呼唤。       

战火中的温情 ——评析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艺术特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