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华文学唯美散文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读宋词

2021-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河边的依依杨柳

        八六子  倚危楼

                              宋代  秦观

倚危楼。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译文:

我独自依靠在高高的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

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在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

佳人,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

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

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

如今已到暮春时节,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落,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停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又一声。

注释:

八六子:词牌名,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青骢(cong):毛色清白相间的马。

娉(ping)婷: 美貌,指美人。

赏析:

整首词缠绵悱恻,柔婉含蓄,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某位佳人的深深追念,鲜明地体现了秦观婉约、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

词的上片临亭远眺,回忆与佳人分手,以情直入,点出词眼在于一个恨字,以芳草隐喻离恨。

词的下片,设情境于景,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感人至深,独具匠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