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把时间当作朋友》

2017-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书海一粒粟

2、《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中国李笑来

时间:2017.2.20-3.17

媒介:电脑pdf扫描版

今天是2017年5月24日,写这篇读后感是因为院里组织开展的读书节活动,我现在在看的是第三版,和上面日期记载的第一版不同,第一版是在电脑里读的,这版是院里面发的书,纸质版的。

这本第三版当然还没读完,原不该写读后感的,只是说上次读书节分享了一点感悟,院里可以提交一篇读书笔记,为此而写,特记。

虽然没有读完,但已经感觉到这一版与前面的差距甚大,很多地方都是新加的,对于以前的内容作者也进行了调整,整体感觉就像是在读一本完全的新书一样。

读了一些依然感觉感触很多,就像上面表格写的那样,感觉是迄今为止读到的最重要的一本书。这本书名字虽然与时间有关,但作者开篇旗帜鲜明的提出这不是一本关于管理时间的书,而且认为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因为时间的流逝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即管理自己,而不是管理时间。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依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记不得在那个网页上看过类似的一句话,时间是意志坚强者的朋友,而且是喜欢放弃者的敌人,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原话不记得了。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是醍醐灌顶,彻底颠覆了我的一些想法,市面上管理时间的书记多如牛毛,论方法也许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看过之后总感觉用处不大,为什么?我想到了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南镇观花”的故事,王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我的理解是,任何方法、任何事物都是外在的,只有你的内心是自己的,你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你的内心,是你自己,所谓“心外无物”,这与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你自己不谋而合。(此话在读书会上讲过之后,桂书记纠正:王阳明,或者说心学最大的成就不在于此,而是强调知行合一,即你的行动要符合你的良知,不必向外去求,去格,不必追求朱熹圣人的格物穷理,因为最大的理就在你的心中。该观点我在看知行合一王阳明全集时即已知之,在此次读书会上没有提出这个观点,确实是考虑不周,没有提前预演的结果,而预演也是本书作者提倡我们养成的好习惯之一。)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说教,而且相比第一版,第三版说教的意味更淡,作者只是举一个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举个例子,控制你的大脑而不是让你的大脑控制你。这个故事原版是在开启自己的心智中讲的,而在第三版中作者把它提前,放在了开篇第一节,题目为问题。

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或许是工作需要,你必须要读完一本书,于是在一个午后,你打开书本正式开始,看了一会儿,感觉渴了,到冰箱拿了饮料,刚喝两口,发现不是喜欢的饮料,于是重新去冰箱寻找。当你重新坐回到沙发上,不巧换了个姿势,不小心压到了电视遥控器,电视机亮了,正好是你喜欢的节目,于是你想着先看一下也无妨,幸好很快这个节目结束了,而你前后翻看了几个频道,也没发现好节目,你才又坐下来重新看书,又看了一会儿,手机响了,原来是有好朋友发了一篇新的朋友圈,你拿起手机看了一下,心想既然看到了就回个言吧,于是你赞了一下,顺便留了一句好听的话,当你又想看书时,你发现好朋友竟然回复你了。就这样,你们开始聊了起来,等你重新回到书的时候,无意识看了一下,天哪!已经将近两个小时过去了,而你却连一页都没看完!

这就说明一个非常简单却大部分人都不明白的道理: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的大脑,而是“你的”大脑!

这个例子就是你的大脑控制了你,而你并没有控制大脑,你自己应该意识到看书是目前唯一正确的事情,当大脑走神时,应该及时调整思路而不是顺着大脑走。

还有看完这个书我立刻就养成的一个习惯,也就是如何做笔记,可能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但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而且真心觉得好,并且马上付诸了实践。

将一页笔记在三分之一处分开,三分之一为提示栏,三分之二为笔记栏。

笔记栏:开会或学习时所记,内容尽可能详细。

提示栏:开会时一定要空着,开完会总结的时候讲下步要落实的工作或笔记栏的精华提出来,就写几个要点,方便以后回顾。

经常回过头来看看,想想,时不时的回顾一下,只看提示栏,由于内容简洁而且不失重点,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不少。

刚才讲的就是看这本书几个小小的体会,说的不好,请大家见谅!总之,我非常推荐每个人都看看这本《把时间当做朋友》,谢谢!

��^�Jp�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