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出版的一点小背景

2023-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黑雨赋能

由于技术限制,最初的书籍用来记录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容,所以它追求概括性、体系完备性、恒久性。

在中世纪,一个普通欧洲家庭中最昂贵的财产可能就是一本《圣经》。

最初的科学书籍也多是一些工具书,用作参考文献。

比如“互助图书馆”里最受人欢迎的《英国植物学》,就是一套介绍植物的工具书。

不过在维多利亚时代,图书体系完备这个特征变成了优势。

书籍一般比学术刊物厚,作者不需要一起笔就直奔学术难点,而是有充足篇幅娓娓道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如遇精彩内容,甚至能话分两头,单岔出一部分篇幅掰开揉碎了讲,这对于大众读者当然很友好,因此更受欢迎。

而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热议两个话题,一个是心理学,一个是进化论 。

达尔文尽管早早有了进化论构想,但担心受到大众和教会的抨击,所以迟迟没有发表。

达尔文不是在过度焦虑,从中世纪开始,欧洲民众就相信“上帝造人”,这是当时的“常识”,但新提出的进化论却否定了这一点。

达尔文如果鲁莽地试图推翻这个常识,肯定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当时有一部书提前出版了,民众有机会早早接触到“进化”的理念。

1844年,一部名为《造物的自然志遗迹》在伦敦出版,或许是作者担心惹麻烦,这本书是匿名出版的。

这本书的特点是,它没有直接讲进化论,而是用进化的思路,解释了各个学科门类的发展历程。

要问为什么各个学科都在进化呢?

这位匿名作者解释,是因为生物就是按照上帝意志进化发展的,所以人类的学科自然也是这样的。

尽管没有什么实在证据,但这个思路吸引了不少人,也就在民间培养了进化理论的支持者。

15年后,《物种起源》出版,当大众直面“人是进化而来的”这个说法时,虽然仍有争议,但至少比一开始缓和了很多。

这部作品也有幸享有更多时间,带领大众冷静地讨论这个话题。

同时,由于《物种起源》的读者更多了,其中就会有一些年轻人选择继续在生物学方面探索。

科学的启发与传承便出现了。

不得不说,这是图书在大众知识普及领域的一次成功案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