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3加入新单位一年了,我的改变
工作上:
从希望双休,到可以不双休,到可以双不休。
第一份工作是在学校里面做老师,第一年的周末基本上都需要备课,但之后教的学期跟往年重复,没有备考的压力,我的周末就开始出去参加各种活动,双休很爽;第二份工作是在上一家律所做实习律师,周末不怎么加班,偶尔需要的时候会加一下班,周末一般不会回律所工作。现在我所在的单位是计时工作制,单休双休都没有问题,只要工作时间一周够35个小时,且工作完成就好。有时候有额外的工作任务,我肯定是义不容辞的。这跟我之前的态度不一样,除了因为我热爱这个单位外,还因为我意识到了我在这个单位的工作中得到了成长。每做多一点工作,我的成长就会更多。
择偶观:
从不喜欢工作狂,到希望对方是个工作狂。
我以前不喜欢工作狂,大概是2014年时,我参加了一期电台相亲2对2的活动,与我搭配的是一个钢结构工程师,他平常工作很忙,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女朋友生日那天晚上,老板打电话给你说需要你回去加班,你会怎么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去加班,因为他觉得工作比女友的生日更加重要,生日可以以后再补。我当时说天真烂漫的少女,我内心的标准答案是先陪女友过生日,然后再回公司加班,或者是跟老板和同事再沟通协调一下工作。我当时因为认为对方是个不重视女友只知道工作的工作狂人而拒绝了所谓的“牵手成功”。
自从我加入现单位之后,我才理解了对方,我以前真的不理解,觉得一个人怎么能只有工作呢?这么无趣的人我不要。而现在我觉得那些乐意在工作上投入时间的人是找到自己使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比较坚毅,坚强,有信念,而不仅是吃喝玩乐的人。我从不理解到理解和接纳这类人。现在的我希望对方是个重视工作的人,人的转变真的挺神奇的。
度过周末的方式:
以前是到书店看书、室外骑行、看电影、看话剧(有一次看话剧花了480元,挺烧钱)、做“一人一故事”台上的小演员、参加读书会、参加书店举办的文化讲座(话题多样),自己也参与组织过读书会、书友见面交流会,参加小型音乐会和大型演唱会参加广州及佛山的拆书帮,参加思维导图培训、参加线上的思维导图比赛、室内攀岩、室外徒步、从化登山、到水库野泳、到保利水城溜冰,在家看书。我的周末活动非常丰富多彩,自从加入方图之后,以上活动都很少参加了。但我反倒喜欢我现在的状态,以前的我是在体验在寻找,精力很分散,体验与交流也是浅层次的,而现在已经不太有出去参加各种活动的欲望了,从工作中获得切切实实的成就感或挫败感的东西,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工作情绪:从悲观到乐观积极。
我以前在工作中的情绪挺不好的,大多数是在很低沉与煎熬的状态,来方图之前我曾经想过转行去做新媒体编辑,运营公众号,或者到广州1200书店做店员与书与活动为伴,加入方图之后,我的工作状态一直都挺积极的,受到打击偶尔低落但也能迅速恢复情绪继续工作,在工作中把情绪扭转到正面的状态。家人多次表示我整个状态都改变了很多。
交友圈:
以前我接触的大多是广州的书友,佛山的单车友,旅友,各种活动上的人。自从加入方图后,我的交友圈仅限于同事。
娱乐方式:
以前是参加各种活动,喜欢旅游和看书,每个月至少看一本书,渴望到达远方。现在是听歌比较多,然后偶尔看个电影,偶尔看个剧。一般听歌比较多,因为时间比较好控制,一场电影一个剧花多时间太长了。并且,去远方旅游的欲望降低到近乎无。假如给我10天甚至20天到假期,我想到的一定不是去旅游浪一把,我想到的肯定是宅在家里休息看我想看的书,以及一些必须要看但还没有完成的专业书,中途可能会回单位把未完成的工作完成。平常除了案件的工作外,还有写公号文章、写论文等,虽然放假了,但是公号的运营是正常的,交稿任务也没有暂停。假如这些在假期里完成了,就会感觉轻松很多。
我的成就感来源:
以前的成就感来源比较分散。把每周看书的质量及数量,写读书笔记及读后感的篇数,跑步的次数和公里数等来作为自己的成长印记,成就感的来源。一个月会限定自己至少看一本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以及限定自己一周看一部电影,经常是一个月看两三本书,有一年看了三十多本书,三十多部电影,写了五十篇文字,某段时间内我的个人公号是日更的。现在的我不再以一个月看多少书写多少篇文章来作为成就感的来源,而是把工作中的任务完成,专业知识上的进步,以及办案的质量和数量作为自己成就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