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
杏出墙最早的出处,可能便是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了。由于“红杏”“墙头”在古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在古诗词中,相关“杏花”与'墙头'的诗词可谓是车载斗量,这其中不乏“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消息雨声中”等名句,最为著名的便是宋朝诗人叶绍翁的那首《游小园不值》了.
此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整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正在向人们炫耀着美丽.
“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不仅写出了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其实喜欢把杏花和墙搭在一起的,大有人在.如苏轼的《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又如宋张良臣的《偶题》: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可见,老叶只是拾了别人的牙慧罢了。
到了今天,“红杏出墙”这个词,用法和褒贬色彩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并含有了一种浅浅的”风流“褒义,一般暗指女人出轨。出就出了,还出的事出有因.“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嘛。既然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喜欢把玉面含羞的杏花,还总喜欢让杏花小姐在墙头顾盼生姿,所以,“红杏出墙”的引申和联想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前些年一次春游时,见一农夫正在折剪院中探墙而出的杏枝,甚为不解.问其故,主人答:'只因一枝红杏出墙便使得路人皆知院中栽有杏树,故常有翻墙摘果者入内.将出墙之枝剪除,虽煞了些风景,却可保果实不丢.'听后细想,觉农夫说的有理.现如今, 偷盗之辈甚多,真为摘果也到罢了,窃贼如因盗果起了歹意,使得主人招来'刀光之灾',那就实在划不来了.剪一枝而保全家,这种'忍疼割爱.孰轻孰重'的思想看样农夫还是很分得清的.
话又说了回来,其实红杏出墙也怨不得路人,明知墙外竟站的是些愁生怨男,若不是你偏要伸出墙头顾盼生姿,又哪来的那些风流之事呢!
哈哈,扯的远了!
长久以来,我们借花抒情,把人类的喜怒哀乐分给身边的花草树木来承担。所以,在某些情境下,我们心中的花已非花,树已非树,墙亦非墙,它们已成了我们宣泄情绪的载体,红杏出墙本意说的景,就因叶绍翁游园诗中的那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而被打上了不安寂寞的美少妇的烙印,也许诗人自己都没想到,一首好端端的诵咏盎然春意的诗作,竟然会以这种方式流传后世.
悲哉!
(文/丑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