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短评||《钢琴课》
观影短评||《钢琴课》
这部影片看下来,让人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觉得有点可怜,可悲。同时又让人觉得可恨可恼。
总的评价是,这部电影非常不好看,有很大的价值观冲突。
应该是19世纪初吧,一位哑巴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从英国远嫁到澳大利亚,随他们一起漂洋过海的,还有母亲所钟爱的钢琴。
这位母亲所嫁的是一位来自英国的殖民者,在澳大利亚进行殖民生活。他们住在离海岸还比较远需要穿越丛林的殖民者聚居点,因为钢琴实在不便搬运,因此被留在了海滩上。
哑巴母亲很想将钢琴搬回家中,却遭到了丈夫的拒绝,因为要想把钢琴搬运回去,代价确实太大了。哑巴母亲带着女儿和丈夫生活在一起,但心中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
哑巴母亲和女儿都非常喜爱钢琴和音乐,他们有时实在忍不住就远远的跑回到海滩上去弹奏一曲,音乐和钢琴仿佛是他们的生命一般。
殖民者邻居看到了这一幕,心中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用自己一大片土地和女主的丈夫行交换,把钢琴换了过来,并运回到自己家中,其中还附带了一个条件,就是要哑巴母亲教自己弹钢琴。女主丈夫觉得这是一笔不错的买卖,于是就达成了交换。
钢琴搬回来之后,女主按照约定经常到邻居家教邻居弹钢琴。邻居却有了非分之想,他提出女主用肉体来交换钢琴,每一次可以用钢琴的两个黑键来交换,如果所有的黑键都交易完,就把钢琴赠回给女主。
哑巴女主的生活寄托全在钢琴上,她痛苦的思索良久,最终答应了邻居的要求。几次之后,邻居提前把这架钢琴赠给了女主,但这件不伦的事情却终于败露了,被锁在了家中,不得外出。
过了很久,女主终于被允许外出时,到了邻居家去探望,却发现邻居已经病至膏肓,不可挽回。而这时女主发现自己却深深的眷恋上了邻居。
这样一个故事,描述了深刻的人性。但影片之后,却总是让人兴味索然。
人性的世界很复杂,道德与否也难以评述。更何况中西方文明本身的巨大差异,使我们在理解这部影片导演所希望表达的文化内涵时,就更加困难。
从东方的伦理观来看,这部电影究竟描述了什么?大概东方人会以不伦之恋,伤风败俗来做最终的评价吧。
除此以外,还能让我们说些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