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读书笔记43

2023-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原雪

《充满未知的旅途》笔记

敏感的诗人,他不只看到当下的自己。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诗里回忆是很常见的写法。故地重游,看到物是人非,会觉得落寞惆怅。

有一些诗人会预感到未来的悲伤,“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

对于在旅途中漂泊的诗人来说,他们对未来会更加敏感。比如张籍的这首《感春》:

远客悠悠任病身,谢家池上又逢春。

明年各自东西去,此地看花是别人。

他在这里看花,欣赏眼前的春天。但同时,他又不能完全沉浸在春天的美好里。因为是“远客”,并且还是“病身”。他不属于这里。对此时此地的春天来说,他是一个外来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来说,他也格格不入。他还想到,明年在这里欣赏春天的会是谁呢?肯定换了一个人。他言下之意,这个地方换了别人,而他自己也会流落到别的地方。

从“各自”这里,可以推断出,和他一起看花的,大概还有别人。大家同是作客他乡。可是大家又同会各奔前程。明年此地的物是人非,被诗人提前预料到。“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杜牧《初冬夜饮》)

诗人们之所以会想到未来的状况,是因为有从前的人生经验。对他们来说,命运是不确定的。因为从前就是这样,每年漂来漂去的。每年看花的地方都不一样,一起看花的人也不一样。“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这些经历构成了他们对命运的理解。所以他们会不自觉地想到,明年可能又要漂到别的地方去了。明年自己在不在这个世界上,都不一定了。

感悟:我想正是诗文文字背后,这种对未来的确定,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两种情愫交织在一起,让读者心里倍感凄凉,让读者对诗人更能感同身受,触动读者的内心吧。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又想赚取碎银几两,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返贝,并领取旗下会员福利,进简书写作社群,参加各种有奖写文活动(自由选择),期待同频你,一起写作不孤单,愿与大家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月卡返180贝,季卡返200贝,年卡返500贝)

旗下会员点我的链接续费,可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