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婚怎样?丁克又怎样?
01
年终于快过完了。过年期间各种经历的话题,还在继续。
上班路上听广播,说到杭州某高校一名大二女生,春节期间,十天相亲八次。
赶紧掐指一算,哇塞,二十岁不到。这家长是多有危机意识啊。又赶紧摸摸手上的婚戒,庆幸还好我已经结婚了,否则哪能安心上班,还不得赶紧相亲去。
相亲市场上,男生的年龄普遍偏大,二十左右的男生几乎没有,而女生的年龄呈现越来越小的态势。相信被逼着相亲的在校大学生绝对不只杭州女生一个。
这个世界怎么了。
难怪,年逾三十的未婚女青年一个个都那么恨嫁,毕竟,九零后已经成为相亲的主力军,而零零后已在相亲的路上。更有很多地区,可能零零后都已结婚生子,当然,年龄不够,确切的说是摆酒生子。
大龄未婚女青年,怎能不着急。
不结婚怎样?丁克又怎样?02
和主流价值观相悖,身边也有很多不婚、丁克家庭的例子。
一个研究生妹子,身边也不乏优质男人,却迟迟不交男朋友。家人旁敲侧击、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她装疯卖傻、不为所动。
有次收到她微信,说高铁上,看到一个挺帅的男的,根据他和别人聊天内容推测,是北京交大的研究生(不要因为这个让我赔每个交大师生一块钱哈,只是描述事实),吃零食吧唧嘴就算了,吃完薯片竟然舔手指头。我回她,知道李敖为什么和胡因梦离婚吗?因为有一次胡因梦上厕所没有关门,而李敖刚好进去,看到了她因便秘而表情痛苦的模样。女神都如此,何况普通人?事后有人向胡梦因求证,女神回复说,同一个屋檐下没有美女。同理,没有哪个男人是完美的,即使是男神,也可能在人看不到的地方扣脚丫子。她回复我:够了,都是鸡汤。她就是接受不了。
她不打算结婚,也不打算要孩子。
我说,我能接受不婚,因为我们这代人思想更开放。但是,要好好和父母沟通。
另一个朋友,某银行高管。因工作关系相识,比较聊得来。
她三十五岁,人很漂亮。但至今未婚。
大学时,她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后来因某种原因分手。再后来,就这样,专注工作,未曾恋爱,也没想过结婚。
日子久了,她也习惯一个人潇洒的日子了,每年固定出国两次,每次都是去不同国家。目标是走遍全世界。
她说,即使只是想象一下结婚生子,就觉得好累。她宁愿要一个人的自由。
还有个朋友,近四十岁,四级城市银行行长,老公自己开公司。
她也曾想过生孩子。但自己和老公都忙,虽然经济条件很好,但是怕没时间管孩子。她的想法是,如果不能把孩子教育好,不如不让孩子到这个世界受苦,自己舍不得。
现在年纪也偏大,更加没精力了。以后养老,以他们的经济实力,完全住得起最高档的养老院。无牵无挂,乐得逍遥自在。
还有身边一个同事,她和老公都非本地人。结婚时经济条件不好,双方父母又都不方便过来帮忙带孩子。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两个人也觉得没必要生孩子。
多了解,会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人选择另类生活方式。
不结婚怎样?丁克又怎样?03
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体现在对不同观念的人的包容程度。
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同性恋、丁克等与主流社会价值观相悖的人越宽容;越是受教育程度高,主观上选择不婚的人越多。
经理实力的支撑、思想上的独立、内心的强大,让人们越来越多的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而放弃对大众、甚至对父母亲人的妥协。
而作为大众,我们不要以异样的眼光去审视或批判别人的生活方式;作为父母亲人,也不要用道德或身份给他们施加压力,甚至逼迫他们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决定。
我们要理解,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委屈自己;
我们也要懂得,活得自我不一定就是不敬不孝。
谁能保证,两个人的世界就比一个人精彩?
谁又肯定,一个人的世界注定无奈?
两个人相互扶持,走向生命终点,是幸福;两个人从相爱到相恨,最后分路扬飙也屡见不鲜。
两个人可以携手同行、对酒当歌,一个人也可以策马扬鞭、笑看风月。
一个人孤独终老,是不幸;但一个人,无牵无挂,全心体验生命过程,也未必不精彩。
一个人的精彩,好过两个人的无奈。
不结婚怎样?丁克又怎样?04
把选择权交给每个人,让他自己选择自己想走的路。
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做个安静的旁观者,祝福者。
爱自己,爱自己选择的生活。
体恤他人,体恤他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