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作业被爸爸打成重伤的妈妈,这样的斗争是为了什么?
01
为了孩子学习的事情,
一家人鸡飞狗跳的新闻,
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因为辅导作业,
妈妈被爸爸打成重伤,
还真是第一次见!
真地很想问问如此激动的父母,
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的初衷是什么?
难道是为了全家练习全武行,
没事就干翻对方吗?
南怀瑾大师曾说:“教育要先从做人开始教,先学会了怎么做人,再进行技能教育。但现在全都颠倒了,未来会出现很多问题。”
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
正像一张巨大的网,
将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紧紧裹住,
仿佛学习不好,
未来就必然是一片狼藉。
每个人都活在恐被时代抛弃的恐惧中,
所以成绩像是救命稻草,
只要成绩好了,
一切仿佛也都有希望了。
但是成绩好的永远都只占人群中的一小部分,
金字塔的顶端永远也只能容下一个人。
那么底端陪跑的孩子会怎么样呢?
当全民所有精力都在关注成绩时,
已经无暇再去关注孩子的做人问题了。
02
没有做人基础的教育,
基数还这么大,
最终所呈现的结果是什么呢?
就是家庭本应是温暖地港湾,
孩子人生基础的能量站。
但是因为父母没有受过基础的做人教育,
所以互相敌视,
互相攻击。
不是妈妈嫌弃爸爸挣钱太少,
就是爸爸嫌弃妈妈不会做事。
在这样充满抱怨和冷漠的家庭环境中,
孩子会养成什么样的心态呢?
包容、尊重、互相友爱等等一些优良的品行,
要怎么传授给孩子呢?
孩子长大后,
是不是理所当然认为所谓的伴侣,
也不过就是个外人,
只要对方不满足自己提出的要求,
就应该去死呢?
生活中我们就能看到,
夫妻关系和睦地简直就如凤毛麟角。
大多数夫妻不是相互鄙视,
就是相互诅咒。
嘴里念着,
心里想着让对方早早去死地相信也并不是少数。
想想二三十年前,
夫妻关系就是如此现状。
那么到了今天,
很多适婚的年轻人,
对不婚不育的选择,
还会让人奇怪吗?
父母在一起生活,
就没有温情与道义。
孩子怎么建立起对人的信任感呢?
尤其是爱互相攻击的父母,
更会失去孩子的尊重。
当父母的形象,
在孩子的心目中一再下降的时候。
孩子身上自然会出现冷漠,
叛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人天生就需要信仰,
父母无疑是孩子最虔诚信仰的对象。
但是父母因为自己品行不端,
没有办法再成为孩子的信仰时,
孩子就会失去对生命的热情。
很多父母都想不通,
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不让看手机要自杀,
轻轻说一句也要自杀。
好像孩子早已厌倦了生命,
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契机去死而已。
但是为何很少父母去反省,
孩子为何会对生养的父母完全失去了依恋?
03
人因美好而热爱。
小婴儿为何这么依恋父母呢?
难道不是在婴儿期,
父母也是将全身心的爱倾注给孩子?
尤其是妈妈,
更会将所有的注意力给孩子。
会给孩子说最动听的话,
给孩子最温暖的笑容。
那时候的父母面对孩子没有谎言,
也不会去过多的要求孩子,
更多的是鼓励和安慰。
所以小婴儿也总是全身心热爱父母。
但随着孩子长大,
父母逐渐暴露出精神空虚,
言辞粗鄙的一面。
尤其是只懂用钱来看待一切的父母,
会为朝夕相处的孩子带来多少染污呢?
当一个孩子只在身体上成长,
精神上却完全不能成长的时候,
精神就会自动萎靡消亡。
这样的孩子,
哪里还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呢?
几年前看一部韩国的纪录片,
一个贵族母亲,
就因为孩子们的游戏中参杂了利益部分,
就用藤条狠狠抽打了孩子。
并且告诫孩子,
身为一个贵族家的小孩是不可以谈利益的。
那时我一直不明白,
那位母亲为何不允许孩子谈利?
就像我同样不懂得为何读书人要视金钱如粪土。
当然在现在很多新闻事件的熏陶下,
比如研究生为了钱去制毒,
或者是眼盲教授也为了钱,
竟培训了自己的保姆去制毒等等,
这些事情让我有一点点明白,
为何读书人要视金钱为粪土。
后来看《了凡四训》,
里面有句注释,
说的就是太过于关注物质,
就会导致精神上的堕落。
物质的增长始终是有限的,
像身体生长到一个阶段,
就没有办法再新生了,
再长下去就会老化了,
像植物也一样。
而精神则不然,
精神的成长是无限的。
唯有在精神的成长,
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如果真心希望孩子未来会生活的很好,
那从现在开始,
作为父母就要学着去包容和善待对方,
让温暖和友善的气息在家庭里流动,
这才真正是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